台灣在雙語政策一頭熱的的現況下,除了聽大力支持的學者也要聽聽另外一個面向學者的意見,才能對雙語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書一開始就先對幾個專有名詞,作定義的釐清:

1. 官方語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正式標準化並公認的語言。它通常是該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和教育系統中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官方語言的地位使其在政府機構、學校、法庭、文件和其他正式場合中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在一些多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官方語言的確定可能是為了促進統一性、溝通和文化一致性。像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 英語,華語,馬來語跟印度語言,

2.國家語言的確定通常體現了該國或地區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結構,並有助於建立統一性和溝通的基礎。在多語言的社會中,國家語言的選定可能涉及到平衡不同語言社群的權益。这也可能反映國家語言政策的制定,以促進語言的保護、發展和多元性。108年公布施行之《國家語言發展法》已將臺灣及離島各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閩南語,客家噢,原住民族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納為國家語言。

3. 認可的語言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著溝通、文化保存和社會結構。教育部於108新課綱將新住民語文列入語文學習領域,並於108學年度開始實施。新住民語文課程以東南亞地區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七國的官方語言及文化為學習內涵。

4. 國際通用語通常指的是在國際交流中被廣泛使用、被多個國家或地區接受的語言。目前最常被視為國際通用語的是英語。英語在全球各地被用作商業、科技、學術、外交等領域的共同語言,因此被認為是國際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

5.  "Semilingualism" 可以翻譯為「半語言狀態」或「半語言現象」。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一種語言能力不完全的狀態,即一個人可能對某種語言具有有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而不是完全掌握該語言。半語言狀態可能出現在雙語者或學習第二語言的個體身上,特別是在語言學習的早期階段。半語言狀態可能導致語言使用上的困難,包括語法錯誤、詞彙受限、以及溝通上的挑戰。這種現象可能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隨著時間和實際使用而改善。總的來說,半語言狀態是指在某種語言上達不到完全的雙語或第二語言能力。

6.  "Proficient bilingual" 可以翻譯為「精通雙語者」。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那些在兩種語言上都有高水平能力的個體。精通雙語者能夠流利地使用、理解和表達兩種語言,並在多種語境中有效地進行溝通。這種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口語交流上,還包括閱讀、寫作和理解文化差異等多方面。精通雙語者通常能夠適應不同的語境,並在各種情況下以高效的方式使用兩種語言。在教育或職業領域,精通雙語者的能力可能被視為一項重要的優勢,因為他們可以參與跨文化的交流,擁有更廣泛的溝通和工作機會。

7. "Partial bilingual" 「部分雙語者」或「半雙語者」。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那些在兩種語言中只具有有限能力的個體。部分雙語者可能對某一語言具有基本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但在另一語言上可能相對較弱。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初學者、或在特定語境下只使用某一語言的情況下。相較於「精通雙語者」,部分雙語者的語言能力可能不夠全面或深入,且可能在某些語境下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進行溝通。部分雙語者的程度因個體、學習環境和使用頻率而異。有些人可能在特定領域或主題上更為熟練,而在其他方面可能較為有限。

8. "Limited bilingual" 「有限雙語者」。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那些在兩種語言中都具有較為有限能力的個體。有限雙語者可能對兩種語言都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但程度相對較弱,無法達到精通或完全流利的水平。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初學者、或在某些語境下只使用某一語言的情況下。有限雙語者可能在簡單的日常對話中能夠進行基本的溝通,但在更複雜或專業的語境中可能會遇到困難。有限雙語者的能力水平因個體、學習經歷和使用頻率而異。這種程度的雙語能力可能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9. "Semilingual" 可以翻譯為「半語言」。這個術語通常指的是那些語言能力不完整或不夠充分的狀態。半語言狀態可能發生在某人對某種語言的掌握程度較低,無法達到流利或高效的水平。這種情況可能由於學習環境、語言使用頻率或其他因素引起。半語言可能表現為詞彙有限、語法錯誤、理解困難等現象。這通常不同於正常的雙語習得,因為正常的雙語者通常能夠流暢地在兩種語言中進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半語言」有時也用來指代兒童在早期語言發展中暫時混淆兩種語言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是一種正常的發展階段,而非長期的狀態。

 

雙語國家狂想 #廖咸浩(2022) 雙語教育研究 

台灣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廖咸浩,引用很多學術研究論述雙語教育的劣勢

1. Hoff, E., & Ribot, K. M. (2017)  

這項研究探討了雙語家庭中典型發展兒童的英語和西班牙語語言發展軌跡,並與單語家庭中兒童的英語發展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來自雙語家庭的兒童在英語詞彙增長方面滯後約6個月到1年,這種滯後與家中使用英語的相對量有關,但不是線性的。增加英語使用對於已經高水平使用英語的家庭最有益。雙語兒童在英語方面的增長強於在西班牙語方面。結論指出,雙語兒童在英語語言發展中可能有一定滯後,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臨床上的延遲,尤其當父母報告兒童在家庭語言中也有技能。

Hoff E, Ribot KM. Language Growth in English Monolingual and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 from 2.5 to 5 Years. J Pediatr. 2017 Nov;190:241-245.e1. doi: 10.1016/j.jpeds.2017.06.071. Epub 2017 Aug 10. PMID: 28803620; PMCID: PMC5690817.

2. Cummins, J. (1979)
這篇論文的核心論點是,具有認知和學術益處的雙語能力只能建立在充分發展的第一語言(L1)技能基礎上。提出了兩個假設,並結合這些假設得出這個立場。「發展相依性」假設認為,在強化對第二語言(L2)的深入接觸開始時,對L1已經發展的能力類型部分取決於L2的能力發展。「閾值」假設則提出,雙語兒童可能需要達到一定的語言能力閾值,以避免認知缺陷,並允許雙語能力對其認知和學術功能產生潛在的有益影響。這些假設被整合為雙語教育模型,其中教育結果被解釋為背景、兒童輸入和教育治療因素之間互動的結果。提出許多雙語教育方案的評估產生難以解釋的數據,因為它們未將這些互動可能性納入研究設計中。

Cummins, J. (1979). 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9(2), 222–251. https://doi.org/10.2307/1169960

 

3.  Breetvelt, Iris. (2018)

在荷蘭,三分之三的碩士學位課程和四分之一的學士學位課程已將英語引入為授課語言。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是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協調和英語化被應用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在教育機構和荷蘭眾議院內部,對這一發展的批評逐漸增加。主要標準是使用英語不應損害所提供教育的質量。根據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框架)的標準,教學和接受學術教育所需的英語能力水平為C1。對於荷蘭語(L1)的母語者來說,使用英語(L2)進行口頭信息處理和文字製作會比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更加負擔工作記憶。對於以L2英語授課的講師的研究相對較少,但半實驗性的研究顯示,使用L2的講師在表達上更不清晰、精確、冗贅,也更少即興發言。關於學術表現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有些研究指出下降,而其他研究則發現對學生表現無影響。有關以L2作為授課語言的影響的研究通常受到學生被分配到教授他們的語言的非隨機性以及缺乏客觀測量的限制。

Breetvelt, Iris. (2018). 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in Dutch higher education: A policy reconstruction and impact study. L1 Educational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8, Running Issue. 1-24. 10.17239/L1ESLL-2018.18.03.10. 

 

雙語國家狂想 #廖咸浩(2022) 雙語國家狂想

本書針對臺灣政府貿然推出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進行反思,並特別就該政策的核心──「(學科)全英語教學」──予以「去迷思」。最終目的在於透過專業的探討與解析,曝露此執念背後的現代性崇拜、經濟掛帥、階級私心及對競爭力的誤解,以期一舉破除英美語言教學界長久以來塑造的各種神話,並讓臺灣的英(外)語教學回到因地制宜、適才適性、批判學習、平衡認知的正途。

雙語國家狂想 #廖咸浩(2022)

PHOTO CREDIT 博客來 

何萬順, 江文瑜, 廖咸浩, 陳張培倫, 張心瑜, 陳秋蘭, 周中天, 羅德水(2022)。《雙語國家狂想: The Fantasy of Bilingual Nation》。台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erous Beauty 的頭像
    Generous Beauty

    我就喜歡這樣的妳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