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on Walpole and Michael C. McKenna (2007) Differentiated Read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imary Grades

 

image

 

 First Tier 

第一階段,在任何年級和任何課堂,在課堂上要求老師的教學面向整個班級的,這種教學內容一定是概念性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是滲透到每天的學習中的,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的

 

 Second Tier 

第二階段,所體現的就是更為複雜的,更有目標性的教學。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組成小組學習,小組的組合方式是靈活的。在本階段,老師的教學既要考慮到學習速度較࿿,水準較弱的學生,也要考慮到已經達到基本教學目標的學生。

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教學設計,複習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接受更大的挑戰等。這一階段也就是海外華語課堂指導性閱讀的設計目的,面向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在有老師或者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合自己水平的相應的學習。比如根據王攀峰和張天寶(2008)「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學生按照水平分成不同小組,老師選擇與其小組學習能力相對應的閱讀內容。
 

 

 third Tier 

第三階段,是面向於那些對於第一第二階段的學習已經熟練掌握的學生,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是更具有個人化的,根據 Sharon    Walpole 和 MichaelC.    McKenna         (2007)書中所述,本階段的學習往往被定義為「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

 

 異質性分組 

Devin-Sheehan(1976)通過研究發現在混合水準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就是水準較高和水準較低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學習時候,擔任輔導者角色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可以通過幫助被輔導者將所學的知識重組併輸出,將知識與自己的理解相結合,從而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與此同時被輔導者,通過與同伴一起學習,掌握了原先並未掌握的知識,也從中獲益。

史曉燕(1999)認為有助於消除自我中心,促進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盧敏堅(2002)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動機;

俞夢巧(2016)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法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度優化,以學生為課堂中心並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作用,從而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思路更具實效性

 

 

 

  參考資料 

張國旭 (2021)。指導性閱讀在海外華語課堂的應用—以加拿大原住民故事為教學內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http://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1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erous Beauty 的頭像
    Generous Beauty

    我就喜歡這樣的妳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