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參考
洪秀蓉 (2008) 。漢語中高級班學習者副詞 "就" 與 "才" 習得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57a054409a821c5da5b0bc017fd2174f/
就 1 (肯定預期 )
數量少- 我吃三顆蘋果就飽
時間早 - 我明天就走
條件寬 - 張三去,李嗣就去
才 (反預期)
數量多 - 我吃三顆蘋果才飽
時間晚 - 張三明天才走
條件緊 - 張三去,李嗣才去
張誼生 (1999)
1. 數量的多寡與強度
“就”表示減值 。“就”表示少、短、快、易,。例如: (5a)這包三個人就能抬動。
“才”表示增值,“才”表示多、長、 慢、難。例如:(5b)這包三個人才能抬動
2、表示邏輯關係時,
“就”表示充分條件,“就”表示條件鬆、要求低、標準寬,淡化,隨便,開放性的。例如: (6a)有困難就派我們去。
“才”表示必要條件, “才”表示條件緊、要求高、標 準嚴。強化,認真,限制性的。例如:(6b)有困難才派我們去。
3、表示語氣情態時,
“就”具有肯定的語氣、態度堅決,例如: (7a)他就喜歡看小說!
“才”帶 有申辯的語氣、態度激切。“才”往往要同 “呢”合用,“就”不需要。 (7b)他才喜歡看小說呢!
陳立民(2005)
1、就時間而言,“就” 表示事件實際發生時間先於預期的時 間,“才” 與此相反,表示事件實際發生時間後於預期的時間。
例 如: (13a)我叫他八點鐘來,他七點鐘就來了。 (13b)我叫他八點鐘來,他九點鐘才來。
2、就數量而言,“就” 表示實際涉及到的數量(時量、物量、 物種、條件、正反可能性、原因、方式)少於預期的或可能的數量, “才” 與此相反,表示實際涉及到的數量多於預期的或可能的數 量。
例如: (14a)他吃了兩碗飯就不吃了。 (14b)他吃了兩碗飯才不吃了。
總結以上各家的觀點所得結論如下:洪秀蓉 (2008)
1、從邏輯觀點來看,【就】表示充分條件,【才】表示必要條件。
2、從情態來看,【就】跟可能性有關,【才】跟必要性有關。
3、從條件來看,【就】是開放性的,【才】是限制性的。
4、從語氣來看,【就】態度堅決,具有肯定的語氣,【才】態度 激切,具有申辯的語氣。
5、從聯繫來看,【就】表示的重點在補語,【才】表示的重點在 主語。
6、【就】當語義指向左面和右面時,都表示減值強調,是幫助主 觀小量的。【才】當語義指向左面時表示增值強調,是幫助主觀大量 的,而當語義指向右面時表示減值強調,是幫助主觀小量的。
7、【就】與【才】是表明客觀與主觀不一致,亦即客觀偏離主觀。
8、【就】與【才】是表明一個事件實際發生的狀況,跟說話人或 聽話人的預期狀況不一致。
從邏輯、情態觀點來看,“就”表示充分條件,跟可能性有關;“才” 表示必要條件,跟必要性有關。從聯繫來看,“就”表示的重點在補語, 是開放性的;“才”表示的重點在主語,是限制性的。從語氣來看,“就” 態度堅決,具有肯定的語氣;“才”態度激切,具有申辯的語氣。“就” 當語義指向左面和右面時,都表示減值強調,是幫助主觀小量的。“才” 當語義指向左面時表示增值強調,是幫助主觀大量的,而當語義指向 右面時表示減值強調,是幫助主觀小量的。“就”與 “才”是表明一個 事件實際發生的狀況,跟說話人或聽話人的預期狀況不一致。亦即客 觀與主觀不一致,換句話說是客觀偏離主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