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的高中同學O華,答應參與我的訪談,讓我可以順利完成我的期末報告。感謝臺師大東亞系完成了一場高水準的論文發表會,初審論文就跑論文比對系統,通過後,才能繳交全篇論文,再跑一次TURNITIN,並且根據論文主題邀請該領域非常高階的教授來評論我們的小論文。參加發表真的學習到好多。

這次評論我文章的教授,就是我小論文中,引用相關文件的教授。

洪教授的幾點意見:

1. 論文題目需要聚焦,並且有問題意識需求,從後設角度來看,為什麼想做這樣的題目

2. 聚焦後,論文題目可以改為: 泰北某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3. 文獻分析只能用在文獻探討;文件分析利用分析學校日誌,日記等

4. 缺乏場域分析: 只有透過更真實的場域分析,才會發現某中文學校是泰北孤軍躲藏最深山的學校,資源無法進駐,處於極度弱勢,當地多少數民族,缺乏共通語言(華語泰語),同時也失去了與中華民國的連結,正當我們攜帶台灣文化過去時,發現 當地人 究竟是同胞 還是異族 等糾結問題。

5. 研究對象: 短期志工 - 兩個星期/ 還是 與國內大學長期合作1~2年的教學志工 

如果把這些脈絡縷清楚。從教學志工下手,整篇論文會更加清晰。

 

東亞系張教授也提及:

針對跨國研究,如果你沒有去過當地,就拿來當論文主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套理論寫論文,非東亞系的作風;論文中馬斯洛理論非最新的觀點,如果沒提,就必須要說明為什麼只套用到第五層次,而沒有提到高峰經驗;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緒論

「一間快倒閉的泰北中文學校遇上台灣以探險教育出名的領袖協會,他們以十年的時間,訂下約定。看台灣協會如何看到泰北中文學校的困境以及如何透過管道找到資源進駐泰北、培訓教學人力、建立當地關係、輔導當地華語教師、最後幫助他們自立,脫離倒閉的危機。」

 泰北,一個離台灣很遙遠的地方,卻有一群人堅持施行華文教育,花錢買土地建立中文學校,在沒有當地政府的任何支持下以簡陋的環境、良莠不齊的師資進行著華文教育;這些在泰北生存的人有些甚至沒有當地身分,但是他們心中有個國家叫做「中華民國」。這群人在台灣我們稱作「泰緬孤軍」為1949年國共內戰,當時將中正總統還想反攻大陸而遺留在泰緬邊境的一支孤軍,他們因為軍事性質,不被當地政府歡迎,因為當時緬甸政府不斷地向聯合國控訴其侵佔國土,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在1953年決議撤回在緬甸的軍隊,並在台灣桃園龍岡地區建立眷村名為「忠貞新村」。然而,蔣中正總統撤回了緬甸的軍事部隊卻留下泰北邊境的部隊,並為他的反攻大陸夢想留下一絲希望。

幾十年過去了,台灣從兩蔣的威權時代走入民選總統的自由民主,戰爭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兩岸人民大多數的共識只有和平一個選項。而這些「異域孤軍」因為在1978年協助泰國政府剿共有功,泰國政府特別設立了「歸化入籍委員會」讓這些異域孤軍擺脫難民身分,可以在泰北安身立命,卸甲歸田。

 這些「泰北孤軍」對於中華民國有著強烈的認同感,不希望因為歸化入籍到泰國就忘了「中華民國」,因此一間間沒有立案的中文學校遍地開花,而「中華民國」政府也基於歷史情感因素,對這些中文學校有著些微的補助計畫。然而,這些計畫杯水車薪,於是民間團體透過募資以及提供相關教學物資人力來補足缺口。此外,國際教育志工興起,愈來越多教學志工願意花錢透過民間機構前往國外偏鄉進行教育學習服務,想利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探討:到底這些民間機構,做到那些事情滿足了教學志工的需求,讓他們在沒有任何金錢收益的狀況下,仍願意前往國外偏鄉教學? 以及對於當地學生來說,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原本純樸的鄉村生活突然被一群都市教學志工闖入,會帶給他們怎樣的變化?

 本研究嘗試以文獻分析及次級資料,呈現泰北中文學校的歷史脈絡;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設計問卷調查輔以半結構訪談法去調查詢問台灣協會工作人員及泰北教學志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們認為泰北中文學校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台灣協會提供的實質幫助,華語教學志工的需求層次以及前往泰北實習是否滿足他們的需求。 最後希望能夠過此研究幫助釐清泰北中文學校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轉型方法,並提供在泰北中文學校一些建議。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次的訪談對象為長期在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工作的36歲女性,以下以行政甲敘述之。行政甲在2015年被邀請到「磐石00領袖協會[1]」擔任「泰北喝采計畫」的負責人,其工作項目包山包海,工作的滿溢沒有讓她低頭,她總是很有充滿熱情的去尋找連結以獲得相關資源協助計畫的進行,期間筆者也間接透過捐贈物資而對「泰北喝采計畫」有了簡單的概念─招募一群熱血的人於寒暑假前往泰北教中文。然而,對於為什麼要招募一群志工到泰北教中文,仍不了解直到筆者在2022年初參加了由桃園市政府舉辦的桃園眷村小旅行,參觀位於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並邀請兩蔣時代駐守於滇緬地區的退休情報員跟我們分享他的故事,才對於泰北有了比較完整的樣貌。

     忠貞新村居住的大多是1953年撤退來台的滇緬軍人,這批軍人雖然長大生活都在滇緬,但是從小是受黃埔軍校的教育,對於「中華民國」認同感高,能隨時為國捐軀而不退縮,是真真正正的戰士。

     退休情報員年紀大約七十多歲,可是仍用中氣十足的聲音與我們滔滔不絕地分享: 「那個時候,一個情報員的月薪可以將近十萬,我們的工作是埋伏在滇緬地區蒐集情報,回報給台灣。那時候戰事緊張,我們偽裝成當地居民,居住在村莊,有時也會依照長官指令,執行軍事活動。」此外,退休情報員也分享「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由於這批戰士年歲已高而這段歷史也將跟隨著他們而消失。於是,身為滇緬軍人的阿美米干董事長為了要把這段歷史紀錄下來,斥資一億買土地,打造了忠貞文化園區,主題館是「異域故事館 Lost Army[2]」邀請退休情報員擔任導覽解說員並配合週邊的商家,成為一個獨具滇緬文化風情的異國商圈。來桃園龍岡市場逛街時,除了可以吃到道地滇緬風味的小吃,還可以到異域故事館,聽老兵話當年。

     筆者於2023年進入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進修,因為一門「海外華語文教育研究」把所有故事都串連起來。透過資料蒐集、分析資料、擬定問卷、敲定訪談題目、文獻分析等研究步驟,逐漸對於泰北中文學校的歷史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

    綜合上述,研究者發現泰北的中文學校分布廣泛,多分布於泰國北邊與緬甸的邊界,地處偏遠,其中為數不少的中文學校面臨相同困境,如:因創辦人的凋零而無人管理學校、因為少子化讓中文學校學生減少、因泰國政府法規的侷限,而無法讓華語教學志工長期進駐到中文學校,導致華語師資不足、因泰國的同化政策讓這些「異域孤軍」的後代,不再對中華民國忠誠,而學習中文主要因素從民族主義轉變成為經濟因素。因此,泰北中文學校如何轉型?其轉型的策略為何?如何借用民間團體的力量讓中文學校持續經營下去?都是研究者想進一步了解的問題。

    研究者希望透果本研究,收集相關問卷訪談資料,分析文獻,並使用泰北00中文學校的發展方向去探討中泰北光華文學校的現況、困境及轉型策略,希望可以透過泰北光華學校當成範例,提供泰北甚至緬甸地區的中文學校做為推動相關轉型之參考,這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究志在了解泰北00中文學校遭遇之困境,並分析中文學校所面臨之各種問題,提出因應策略與建議,以提供其他泰北中文學校、民間機關、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依據上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 探討泰北00中文學校之困境。
  • 探討泰北00中文學校之轉型策略
  • 探討泰北教學志工的需求層次。

    依前述的研究目的,並參考教育部2017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研討會結論與發展策略為主要架構,將困境與轉型兩大部分,分別歸類成以下三個層面:行政與制度、課程與教學以及師資與人力。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 華語教學志工對泰北00中文學校行政與人力之困境的看法為何?
  • 華語教學志工對於泰北00中文學校課程與教學之困境的看法為何?
  • 華語教學志工對於泰北00中文學校行政與制度之轉型策略的看法為何?
  • 華語教學志工對於泰北00中文學校師資與人力之轉型策略的看法為何?
  • 華語教學志工對於泰北00中文學校課程與輔導之轉型策略的看法為何?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泰北華語文教育發展

   在國共內戰期間,大多數滇緬泰邊境的居民忙於逃難無法穩定的接受教育,於是當戰爭停歇,戰爭難民們深刻知道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性,於是無論外在條件再差也會想方設法開闢出一塊空地為教育之用,讓他們的下一代可以透過教育,不忘本的同時也多一條路跟世界接軌。

    台灣地區最早研究泰北華語文教育發展為劉黎芬在1994年於屏東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了《泰北華文教育之現況與展望》一文,起初劉黎芬將泰北的華文

教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黑暗時期:緬甸的游擊隊階段;二、萌芽期:1961 年泰北孤軍第二次撤退後;三、奠基期:泰化政策以後,僑校重新出發。而後許麗鈴 (2011) 將泰北華文教育更明確地分成四期: 一、克難興學期(1954-1961);二、自力更生期(1962-1978);三、留學臺灣期 (1979-1991);四、落地生根期(1992以後)。因為時代遷移,林書華(2011)因應國際情勢增加了「五、兩岸角力期(2002-2011)」中泰友好,讓泰北華文教育有了中國師資、教材及經費的介入豐富了泰北華語教學。

    本研究參考劉黎芬、許麗鈴、林書華、李美樺及簡旻蓉對泰北華文教學的分期,並依據當時幾個重要事件,重新將泰北華文教育分成以下幾個時期:

 

  • 泰國種族主義打壓期(1938-1957)

1. 凡華校需遵照《民立學校條例》辦理註冊,否則一律不得上課;

2. 華校中文課程至初小四年級止,每周授課間不得超過 10 小時;

3. 華校校主與校長需為泰人;

4. 華校教師需經過泰文考試及格,持有教師證,方可任教;

5. 華校需用泰國教育部編定之中文課本,其中對中國歷史、文化及風俗等,均不許提及;

6. 華校教師改換學校任教者,需先經過批准;

7. 華校停辦,校舍被焚或被迫遷校,均不得另建校舍或遷校;

8. 僑辦小學一律稱民辦小學。(李美樺,2014)

 

  • 中華救助總會曙光期(1954-1978)
  •  
  • 剿共有功遍地開花期 (1978-1988)
  • 年因為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抗議「滇緬孤軍」侵佔國土要求中華民國政府撤軍,而有第一波的軍隊撤軍來台到今天的桃園龍岡居住;然而,位於泰北地區的「異域孤軍」以協防泰國邊境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為由,在泰國軍方默許之下潛伏在泰北山區。1970年泰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針對「異域孤軍」的領屬問題進行交涉,最後確定「異域孤軍」的統轄與管理權屬於泰國政府(陳文政,2009;汪詠黛,2007)。1978年「異域孤軍」因為剿共有功,泰國政府特別設立「歸化入籍委員會」讓這些「異域孤軍」在泰國有了身分,安身立命的家。(簡旻蓉,2017) 隨著這些「異域孤軍」卸甲歸田散居各地居住,有「異域孤軍」的地方就有中文學校也帶來了泰北中文學校遍地開花期。
  •  
  • 華語區域經濟起飛推廣華語期(1988-2000)
  • 年代開始亞洲地區經濟起飛,尤其是中國、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等地的經濟都大幅成長。因此,泰國教育部長瑪納上將在 1988 年 10 月 表示:「華文是全球通用的商業語文,不是社會主義的語文」,他盼望在任內准許民間學校增加華文授課時間,並准許一般補習班增設華文部。
  •  

1. 華文與英、日、法和德文同等地位的外交。且華文可按照目前泰國外文教學政策進行教學;

2. 華文可以從小學一直教到高中,乃至大學;

3. 在小學,凡是現有一至四年級教授華文的學校,可將華文教學延長至六年級;還沒開始華文教學的學校,也可以從五年級開始教授;

4. 在中學,過去只有課餘補習教育可以教華文,如今華文可以在外文教學政策下, 與其他外文成為選修課程;

5. 時間方面,各校可在官方規定外文教學時間全年 300 小時中運用;

6. 放寬華文教師資格,准許聘用不懂泰文的外籍教師來泰教華文,只要具有學士學歷即可。(李美樺,2014)

 

  • 華校轉型與合法化(2000之後)

    隨著泰國政府逐漸鬆綁對華文教育的施壓,各地的華校體制也慢慢形成, 而開始設法取得合法化經營許可。拿建華中學合法化經營的歷程為例子,其合法化的過程是:

(一)由滿堂村成立慈善會;

(二)透過慈善會申請學校的經營許可, 再委派一人代表持有學校的經營執照;

(三)學校的校地與校舍等財產歸滿堂村所有;

(四) 學校代表則由滿堂村慈善會遴選委派。(李美樺,2014)

    然而,就李美樺2014年的統計,目前泰北91所華校中取得正式合法化經營的華校只有五所,佔大約百分之五。而李美樺(2014)也提出各華校雖然往來密切但缺乏一個統一個教育體制、教師考核與評鑑制度,一致的教材與課程規劃、標準化的中文檢測等等問題。

 

  • 馬斯洛需求理論

    筆者於研究調查中,發現除了中華救助總會尚有其他民間團體結合大學國內國際社團資源於寒暑假前進泰北中文學校當華語教學志工,然而這些志工大多沒有持續性流在泰北,於是筆者想以「馬斯洛需求理論」去探討這些華語教學志工的需求層次,已深入探討為什麼泰北地區缺乏長期的華語師資。

  • 馬斯洛需求理論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 1954 年出版的《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一書中,提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因需求而起,而這些需求是有層次且互相有關聯性的。人類想要提昇境界,達到超越自我或自我實現的目標,必須先滿足生存的底層需求。

    馬斯洛認為,只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以維持生存所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求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這時後,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求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馬斯洛需求理論分成兩個層次,五種需求:


    (一)、低層次需求

  1.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如果無法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如食物飲水等,人類的生存會面臨直接問題。
  2.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滿足了生存的基本生理需求才會開始考量安全需求,如果人對於生活與工作環境、身家財產與家人和家庭,感到受到威脅就會直接影響情緒,感到緊張、恐懼不安等。

    (二)、高層次需求

        1. 社會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社會需求包含兩個層面:「愛與被愛的需求」以及「歸屬感的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包含家人的親密關係、夥伴之間的忠誠以及同事朋友間的友誼;「歸屬感的需求」包含成為群體的一員相互陪伴支持。

        2.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尊重需求包含兩個層面:

「內部尊重」與「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能展現出有實力、工作能勝任、充滿信心、獨立自主,體現自我價值感。「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社會地位、受人的尊重、高度評價已得到他人的認可。

        3.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梁永安(譯) (2020)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問題,本研究首先使用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主題之了解,隨後採取研究調查法,以深入了解泰北光華中文學校教學志工所面臨的困境及使用的轉型策略,而後輔以半結構式訪談法,透過深入訪談,而後做進一步的分析。茲將文獻分析法、研究調查法、半結構式訪談法分述如下

  • 文獻分析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

    本研究採用廣義的文獻分析方法,主要透過相關文獻的蒐集探討以及文件分析,經由蒐集相關學術論文,例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以及相關泰北研究之學術論文輔以相關網路消息等資料,瞭解並分析泰北光華中學之困境與轉型策略。藉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依據及研究架構,並據此作為問卷編制的依據。此外,因為問卷回收的數量不足,因此也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上網搜尋相關人士的經驗談,作為這次研究的作證。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
 
綜合以上研究論述針對筆者的研究問題,一一提出分析: 
 
一、 泰北00中學校主要面臨的行政與人力困境:
1. 缺乏共通語,行政聯繫困難:
根據T1與GT1的回饋。執行「泰北喝采計畫」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建立當地的人脈與連結,以傳遞正確消息回台灣。然而,泰北00中文學校所在村落萊掌村為泰國少數民族為主的村落,大多說族語或是泰語。台灣人抵達當地時,常有溝通落差導致雙方認知意見不同,導致小誤解等等。
 
2. 人力吃緊身兼多職:
根據GT1、GT3、GT5的回饋。「泰北喝采計畫」除了執行00中文學校的華語教學任務之外,還有兼營社區營造的計畫。由於中文學校上課時間的特殊性,教學志工往往白天會被安排進入社區做社區營造相關工作。
 
3. 泰國長期教學簽證申請不易:
根據GT2及T1的回饋。目前華人00領袖協會在幫泰北華語教學志工申請泰國簽證時,只能使用兩個月的觀光簽證且只能延長一次,因此前往泰北的華語志工只能待上兩個月的時間就必須離開。此外,T1也提到,近年東南亞詐騙集團盛行,所以對於沒有工作卻能在泰國停留兩個月的簽證,也會很謹慎。甚至,T1提到某些行政志工因為多次出入泰國被泰國誤以為從事不正當交易,而拒絕發送簽證。雖然GT2透過泰國學校的幫助申請到商務簽證中的教學簽證一年,但是白天必須免費幫泰國學校上中文課程。這樣不對等的關係,也非長久之道。因此,泰國華語教學志工,必須長期面臨人力不足以及教學志工快速輪替之問題。
 
二、 泰北光華中學校主要面臨的課程與教學困境
1. 華語志工非專業背景導致教學困難:
根據GT0和GT3的描述,華人00領袖協會當初在招募華語教學志工時,沒有限制華語教學志工申請背景,對於教學志工也沒有篩選機制,只要年齡符合可以配合相關培訓就可以參與。因此,召募來的教學志工大多非華語教學或是教育背景,在實際施行教學上,往往停留在初級的帶動唱手做等層次,無法有效提升學生華語程度。此外,在面臨班級經營等議題時,也會出現無法控班以及有效教學等困境。
 
2. 缺乏共通語導致溝通與教學困難
根據GT1和GT5的描述。泰北00中文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為當地的居民。而萊掌村居民的組成為泰國當地的少數民族,其在家中說族語在學校說泰語居多。因此,從台灣來的華語教學志工用中文進行教學活動時,學生常有聽不懂而無法進行活動等問題。或是無法施行指導語較多較複雜的教學活動。
 
3. 混齡上課及大班教學等導致教學困難:
根據GT1和GT5的描述。泰北光華中文學校的分班是依據其中文程度,加上來中文學校上課的學生有部分為當地少數民族沒有華語背景,於是編列在初級華語的學生就會相對高出很多。此外,也因為根據中文程度分班,一個班級內的年齡層次可能橫跨8歲到12不等,導致教學活動實施困難。
 
三、 泰北00中文學校行政與制度之轉型策略
泰北00中文學校於2014年泰北光華中文學校委託台灣的華人00領袖協會以十年的時間,協助經營學校。而從泰北光華學校的官方網站中也發現,台灣協會對於中文學校的實質幫助,列點如下:
1.2015年引進台灣企業資源建造教學大樓並於2017年完工。提供華語教師基本住宿以及優質的教學環境給當地師生。
2.2018年引進扶輪社資源,建至淨水系統,為當地師生用水安全,增添一分保障。
3.協會於經營期間,跟當地咖啡農民合作,協助產銷期咖啡產品增加在地互動製造雙贏局面。
4.協會於經營期間,提供在地就業工作機會,透過高於當地薪資的薪水留下在地的華語老師;並提供無法在泰國合法就業的村民一個工作機會。
5.協會於經營期間,透過自身影響力,於台灣大專院校以及民間企業機構團體巡迴演說,募集相關教學物資以及捐款給當地使用。
6.協會於經營期間,建置完善校園,從學校美化到社區美化,完善的光華中文學校的硬體設備。
 
四、 泰北00中文學校師資與人力之轉型策略
泰北00中文學校於2014年泰北光華中文學校委託台灣的華人00領袖協會以十年的時間,協助經營學校。而從協會官網以及訪談者內容也發現,台灣協會對於華語教學師資的基礎培訓,列點如下:
 
1. 協會於經營期間積極從台灣引進相關華語教學志工,也跟相關大學簽約引進華語實習生提供穩定的師資來源。
2. 協會制定基礎的行前培育模式,課程包含:服務學習的意涵、泰北當地人文環境與教學現場、華語文課程教學培訓(一):教材與教案準備及華語文課程教學培訓(二):學習成果檢測。讓沒有華語教學背景的志工有基礎的教學服務概念。
3. 協會於2018年嘗試與當地村落建立基金會,期待能仿效其他中文學校模式,讓泰北中文學校合法化,有利於相關教學志工申請簽證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 建立更完善的當地華語教師栽培系統
筆者發現華人00領袖協會雖然給予基本的培訓給台灣華語教學志工但是卻沒有發現有系統性建立華語師資培訓系統,培育當地的華語老師成長。
俗話說:「給他魚吃,不如教她怎麼釣魚」。從T1的回饋也發現當地教師會模仿台灣華語教學志工的教學模式,運用在其教學模式上;泰北光華中文學校所使用之教材為中華民國僑委會所發行的教材,有了教材就可以針對教材內容書寫相關教案並透過有計畫性的教學演示培育系統,幫助當地中文老師建立起教學信心,增加上課品質。此外,僑委會也應該招集聯合國內大專院校之華語教學專業人士,共同討論相關海外師資培育系統,包含:錄製相關函授影片,包含:班級經營、華語教學遊戲、華語教學提問技巧等等,甚至邀請泰北當地中文教師來台,接受更過專業的培訓等等。
 
二、 建立遠距教學協同教學模式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協會在疫情爆發時間雖然停止出隊但是也仍然透過線上遠距教學的模式進行協同教學;因此在簽證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如何建立一套「台灣華語老師」與「泰國本土華語助教」的協同教學模式,成為解方。
 
三、泰北光華中文學校的合法化
根據李美樺2014年的研究顯示:「泰北當地少數中文學校透過設立基金會公托學校財產等方法,讓學校經營合法化,未來才能有效申請長期工作簽證。」泰北光華中文學校於2018年嘗試建立基金會,然而,協會經營學校即將面臨十年年限,而當初交付給協會的中文學校創辦人年事已高,無法經營學校,因此,中文學校相關產權公托以及未來基金會負責人之問題,仍有待解決。
 
四、依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建立相關輔導制度
「若要留住人才,首先要留住他的心。」根據GT3訪談結果顯示。前往泰北的華語教學志工都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於泰北華語教學經驗中得到自己的需求,而感覺到滿足。華人00領袖協會謝智謀理事長為台灣戶外體驗與領導教育的第一把交椅,在他的帶領之下,有效的融入「當日領袖」、「團體分享與討論」、「團體督導」等機制。讓台灣華語教學志工獲得馬斯洛需求理論的高層次需求。透過團隊合作獲得夥伴關係,透過每日的團體分享與討論讓每個人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獲得尊嚴,最後透過當日領袖政策當一個領導者領導團隊前行,獲得成就感。這些高層次需求讓華語教學志工忘卻了低層次需求的苦難,而對泰北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然而,筆者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這些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並未在實際的協會計畫負責人上覺察到。換句話說,泰北喝采計畫的負責人沒有得到相對性的輔導與情感支持,時間走了也萌生離職念頭。
 
五、 統一華語語言教學形式
目前泰國正規的小學有些以簡體字拼音的方式教授華文。而中文學校因為歷史背景因素使用繁體字與注音符號教授華文。老實說,拼音與簡體的確對於泰國學校比較好入手,且與學校課程有連貫性。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參考文件 

泰北光華中文學校臉書

華人磐石領袖協會官網  

泰北華校地圖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洪雯柔 、余曉雯  (2017) 。泰北光華中文學校實習訪視與督導結案報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南投縣

http://file:///C:/Users/user/Downloads/C10603739.pdf

 

00領袖協會在 2014 年與00中文學校簽訂合約,執行「十年喝采計畫」。透過此合作計畫,除 了協助當地進行華語教學外,磐石更致力於社區改造計畫,期望立基在社區之特 色上,為社區之經濟與文化注入活力。

華語教學目前(2017)光華中學共有學生約 125 名,學生之中文程度涵蓋幼稚園到六年級。本次前去教學之實習生,除了過去曾經參與過偏鄉營隊或海外志工,有過教學經驗外,在行前亦藉由過教案之設計,瞭解教學流程需注意事項。去到當地後,兩位 實習生則分別負責一、二年級(依中文程度分班)之中文教學。希望當地學生透 過華語能力之掌握,能對中華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並藉此增加其未來就業能 力。

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為僑委會所出版的中文教學課本。 每週與每日的教學時間如下表: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由於缺少穩定的教師來源,因此,中文學校的學生常常必須在極短的時間 內經歷教師的變動。譬如,我們去之前,一年級的學生暫時由磐石當地的負責人 進行教學;暑假我們的學生前去實習期間,有一週的時間有臺灣教會的短宣隊前 來服務,另有兩週的時間由臺灣來的志工服務隊負責教學。雖然透過這樣方式能 夠維持住教學進度,但是當地學生缺少長期的陪伴與穩定的關係,對於學習而言 是相當不利的狀況。 也由於學生中文程度與年齡之間的落差,加上班級人數龐大,使得初級班的 教學尤其困難,也尤其需要穩定的教學者。因此,如果想要維持華語教學部份的 品質,其可能性有二:1.招募到穩定的志工,或者能夠前去進行長期實習的學生; 2.培育當地師資,以期能夠使其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穩定運作。 就前者而言,磐石目前正在積極透過與當地泰文學校的合作,爭取工作人員 取得長期簽證的可能性;另外,磐石也正在招募長期志工,希望在長期簽證可行 的情況下,能夠有穩定的老師常駐該地。至於後者,目前來自當地的兩位教師本 身在華語文能力的掌握或教學經驗上,都還有待提升;而當地年輕人外流狀況嚴 重,是否能夠找到可以提供中文教學的人員,或即便有人力可為,但其收入是否 足以提供其作為維生的工具也還存有問題。 今年是本系學生第一次前去實習,未來我們除了繼續在教學上提供長、短期 的實習外,也許針對既有的教師提供進一步的師資培訓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16天的志工服務在最終的反思過程中,自己也模糊了,到底誰服務誰,誰學習誰。他們原本無憂無慮快樂自在的生活著,突然闖進一批自認為來服務來教學的志工不速之客,卻擾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志工攜來自認外面文明的資訊新知識,卻讓他們的心從此不平靜(手機、電腦、I Phone)。我們帶給他們的有限,甚至可有可無,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目前社會上難以看到的純樸真誠與禮貌,尤其他們的純真笑容讓人永難忘懷。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 泰北光華中文學校誠徵 中文老師 】

👉 服務地點 👈
光華中文學校(位於泰北清萊府蜜歲縣萊掌村,在海拔1,300公尺的山區,能夠接觸多種少數民族,更是可以欣賞絕佳夕陽,風光明媚的地方。)
👉 服務對象 👈
從二年級至六年級,共五個班級,學生人數總計70人
👉 服務日期 👈
1. 從2018年8月20日開始至2018年9月29日止
2. 從2018年11月15日開始至2019年3月31日止
👉 服務時間 👈
1. 長期(半年以上) → 因簽證問題,須年滿50歲辦理OA簽證或具泰國護照者
2. 短期(六周至十週) → 須年滿20歲
👉 服務內容 👈
1. 使用學校提供之課本、習作,配合行事曆進行華語授課,教學時間為平日下午四點半至晚上八點、星期六早上八點至下午三點
2. 每週與當地老師召開一次教師會議,並完成相關文字紀錄
3. 撰寫工作日誌(天天記錄,每週回傳),如半年以上志工需撰寫每月當地近況
4. 和專案負責人保持聯絡,更新學校即時資訊和學生資料
5. 在當地記帳與帳務表格填寫
👉 誠徵對象及資格 👈
1. 無教學經驗可,但對小學生要有教學熱忱
2. 能接受艱困的環境、團體生活
3. 願意接受跨文化的挑戰
4. 具獨立生活及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表達能力
5. 有實際教學經驗者佳
👉 福利及補貼 👈
1. 提供免費住宿及網路
2. 清萊機場至萊掌村接送
3. 補助辦理兩個月以上延簽手續費用
4. 連續服務達半年以上者,由本會支付全額機票、簽證費、保險
5. 如果是申請長期服務,經本會評估適任者將予以聘用,薪資面議
👉 應徵方式 👈
1. 先填妥報名表( 連結:https://www.rockleadership.org/加入我們/ )
2. 與專案負責人約面談時間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看泰北中文學校轉型後對其教學志工的影響 

這是我第一篇相對正式的小論文,先感謝華人海外教育研究的吳老師出了這份作業,讓我們提前感受寫論文的專業與壓力。論文的擬定題目尤其重要,雖然老師給予我們的空間很大,但是我天馬行空的思想有時也回跑出主題,感謝老師的耐心,當我每次拿論文題目去詢問老師的時候,老師總會提醒我:「這門課是海外華人教育研究。」
其次我想感謝我的兩個朋友: 「智凱」跟「菜菜」。我永遠會記得我拿著我的論文問題,在西門町的街上把握時間問智凱,「這個怎麼樣?」他永遠會說:「你的研究問題是什麼? 你的研究理論在哪裡? 不要說你覺得,要有文獻支持你的理論呀!」
光是想主題,我就走歪了兩次路。一次是「新加坡雙語教育對台灣雙語政策的影響以台北市雙語政策為例」。但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文,華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二語言,跟台灣的情況正好相反,所以兩個好像沒有什麼好比較。後來想比較馬來西亞與台灣,也遇到差不多的問題,就是語言系統本來就不同,很難放到一個平台做比較。後來,看了一本書叫做「少數群體語言權利 : 加拿大、英國、臺灣語言政策之比較 / 王保鍵著」本來想從少數群體的語言權利下手探討馬來西亞華語以及台灣的原住民語言的爭鬥。但是老師又提醒我:「這門課是海外華人教育研究。」
在撞牆期的回家路上,想起了我還有朋友,曾經在泰北的中文學校當華語教學志工,頓時醍醐灌頂,終於有了新的方向。在參考泰北相關論文的同時,也要提醒大家每間學校出品的論文主題都有很大的不同,建議雨露均霑,在做文獻探討的時候,都要概括到。於是最後定題目為「泰北中文學校的困境與轉型以光華中文為例」,在搜尋文獻及採訪研究對象的時候,遇到了華語教學志工從志工活動中獲得成就感的例子,因此又加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進去。於是最後的題目訂為「以馬斯洛需求理論談泰北中文學校之困境與轉型以萊掌光華小學為例」。
論文題目出來了,接著第二的難題就是資料的搜尋,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即使我提出寫一份問卷就捐50塊錢給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的泰北喝采計畫,但是有意願填寫問卷的居然只有一人,且大家沒有意願要接受我的訪問。在此感謝「明華」願意在辛苦下班後,仍然願意在大晚上的跟我線上侃侃而談,充實了我的質性辦結構式訪談。
最後,我的小論文終於在圖書館一個星期的衝刺之下完成了。感謝智凱總是告訴我:「你快寫!時間不夠了!」也感謝菜菜在我撞牆期的時候,仍然提供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無論結果如何,我終於完成這份報告,感謝一路上協助我的朋友們,因為有你,讓我踏入了學術界,有了第一次獨立論文寫作的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