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讀高中的時候台灣廢省了,那時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大的差別,當時中華民國有兩個省份,台灣省以及福建省(包含金馬),對我來說台灣省不就是台灣嗎? 可是到了離島才發現廢省其實對於金門馬祖有影響,金門馬祖原本屬於福建省的金門縣以及福建省的連江縣,現在廢省之後,金馬就變成台灣的金門縣以及連江縣;只是馬祖之名也是因為當初日軍艦在港口拋錨,日本人問這是哪裡? 當地漁民已為日本人問他們信奉什麼神明,變脫口而出 "馬祖" ,也因此馬祖之名號從日本殖民就已經被台灣人所習慣了,而官方稱馬祖為連江縣,是國共內戰時定義下的所以台灣人不知道連江縣只知道馬祖。
了解了馬祖為何叫做連江縣後,就地理位置看文化便可以發現,四百多年前的台灣移民多從大陸福建省(閔)南部的漳州市以及泉州市渡海來台,也因此台灣深植了閩南文化,但是福建省幅員廣大,台灣以及金門地區承接閩南文化之外,位於閩江口的馬祖也承接的福建省東部福州市的閩東文化;台灣這個蕞爾小島承接了福建省的兩大文化,文化會因為歲月還有地理環境而改變但是有些文化傳承是切不斷的,希望你找尋到你的根,了解自己的文化,台灣文化本來就是多元民族融合後而產生的新文化,當我們以台灣人為榮時,別忘了自己本身的在地文化,當一個知古鑑今的人,別當一個目光短淺的過客。
一,閩南文化定義: 閩是福建的簡稱,而閩南則是泛指福建南部而已。實則一般所謂閩南乃指福建南部操閩南方言的諸縣,包括漳州府屬的龍溪、南靖、詔安、東山、平和、長泰、海澄、漳浦、雲霄、華安、龍巖、漳平、寧洋等十三縣,以及泉州府屬的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等八縣和廈門一市而言。
二,閩南人的祭祀與信仰:閔南的的祭祀信仰相當多,主要與其生活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其主要的信仰種類有:
1. 土地與農墾類
(1)與埤圳相關: 如恆春網紗圳,祭祀楊泗將軍
(2)與土地相關: 如祭祀土地公,為保佑農田生產豐盛的守護神
2.海洋與貿易類
(1)瘟神王爺:如東港王船祭
(2)媽祖:如各聚落中心的媽祖廟
3.原鄉的信仰傳統
(1)漳州籍---開漳聖王
(2)泉州籍---廣澤尊王
三,閩南移民遷移史:
閩南人外遷台灣是眾所皆知的史實,有學者指出,歷史上閩南人移民台灣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鄭芝龍船載災民入台,主要是 生存型移民;第二次是鄭成功驅荷復台,是軍事行動帶來的政治型移民;第三次是自清初康熙至嘉慶百餘年的移民潮,主要是生存和發展兼有的經濟型移民。此次移民台灣,漢族由清初的24萬人,到嘉慶十六年(1811年)增至208.61萬人。
參考文章: http://www.dgps.kh.edu.tw/org/%E6%95%99%E5%8B%99%E8%99%95/%E6%95%99%E5%AD%B8%E7%B5%84/1020/01-10.htm
閩南建築: http://cyberpunk.myweb.hinet.net/trad/trad.htm
一,閩東文化的範圍:
閔就是指福建省,而閩東當然就是指福建省東方的福州市區;定義更清楚一點: 福建省福州地區的福州五區、閩侯縣、閩清縣、長樂市、福清市、平潭縣、連江縣、羅源縣、永泰縣,以及寧德地區的古田縣和屏南縣、中華民國治下的連江縣(馬祖)。
二,閩東建築
福州民系的建築具有強烈的地域特點。民居多為三合型和四合型,注重入口門罩的處理,封火山牆造型尤其獨特,比較典型的是馬鞍形風火牆。風格明快、靈巧、素雅。代表性的福州民居群落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和閩清的宏琳厝等。
三,閩東信仰
除了媽祖等全閩普遍信仰的神祇外,還有眾多的地方神祇,包括開閩聖王、泉安尊王、威武尊王、白馬尊王、五福王爺、法主真君、臨水夫人、懿德夫人、武夷真君、齊天大聖、董真人、裴真人、馬天君、照天君等等,許多神祇僅僅限於某個村落或城鎮。每年除夕到元宵期間,有大量的民間游神活動,也就是馬祖地區每一年的宗教盛事 "擺凕"
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8F%E5%B7%9E%E6%B0%91%E7%B3%BB
去了金門更加暸解了閩南文化的建築;造訪馬祖才更加地深刻了解台灣早期文化是由移民文化堆積而來的;近來有感文化這一塊似乎就要消失在年青人的眼界之中,我們似乎只剩下台灣本土在地,忘了我們的文化SOMEHOW也傳承自福建的閩南文化,惟有通盤的瞭解,才能對自我本身的文化產生認同。眼界放寬不要侷限這四百年宜民來台的歷史,把自己當成傳承這千年文化老店的一個重要的使者,眼界開了,就別拘濘於小事,你有許多要知道,要學習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