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古道成因有三,一為早期原住民的移動或聯姻或遷移;二為清朝時期漢人的開墾行為;三為日治時期為了有效掌控原住民所開的古道;這些古道有些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有著良好的維護與行走路徑;有些早已被人遺忘,雜草叢生路跡罕見;有的被風管處整理後成為數一數二的的觀光大點。

依台灣的地形簡單把古道分成北中南東四部分,

1. 北部古道
A: 早期原民移動:
福巴越嶺古道(17K): 台北烏來福山到桃園複興鄉巴陵
哈盆越嶺古道: 為早期泰雅族人的移動路線,由烏來福山經哈盆,到宜蘭員山鄉
桶後越嶺古道: 為早期泰雅族人的移動路線,由台北縣烏來鄉孝義,至宜蘭礁溪鄉的小礁溪
司馬庫斯古道(50K):由新竹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部落到宜蘭大同鄉棲蘭附近,高山湖泊鴛鴦湖為中途重要景點。
霞喀羅古道:又稱作石鹿古道,最早為泰維族人往來的通道,由新竹縣尖石鄉到五峰鄉,穿越雪山山脈支脈的喀霞羅大山。

B:清朝時期漢人開墾
淡蘭古道: 由基隆暖暖經瑞芳、雙溪、貢寮至宜蘭頭城,目前仍保存的段落又可分為金字碑古道(又稱三貂嶺古道)、嶐嶺古道和草嶺古道。開闢蘭陽第一人- 吳沙 (葬於貢寮澳底村)
草嶺古道@福隆: 每年秋收,賞茅草的最佳景點。(三級古蹟: 虎字碑 雄鎮蠻煙碑)
三貂嶺古道@侯硐
嶐嶺古道@福隆- 大澳: 石城舊鐵路隧道口,國雲飛處

金包里古道(魚路古道): 金山穿大屯山到士林

C:日治警備通路
角板山三星越嶺古道: 由桃園複興到宜蘭大同鄉

2. 中部古道
A: 早期原民移動
苗栗鳴鳳古道: 由頭屋鄉至獅潭鄉,早期賽夏族穿越鳴鳳山故得名。黃南球樟腦業
能高越嶺古道: 泰雅(巴雷巴澳群)霧社廬山至花蓮秀林鄉銅門村
郡大溪山道: 南投信義 仁愛鄉沿濁水溪
大甲溪道路: 泰雅(賽考列克人)- 中部橫貫公路
玉山山道:最高的越嶺道,阿里山塔塔加鞍部 與八通關越嶺古道銜接

B:清朝時期漢人開墾
官道
八通關古道(南投-玉里):南投信義鄉東埔穿越八通關草原和達芬尖山至花蓮玉里,牡丹社事件後的北中南開路計畫之一,吳光亮主建,一級古蹟
挑鹽古道: 由銅鑼鄉至三義鄉為清代漢人由海線運鹽至內陸而開發的道路
虎頭崁古道: 由銅鑼鄉至通霄鎮和苑裏鎮
丹大越嶺古道:(關門越嶺道)南投集集 花蓮瑞穗 (丹大/孫海琳道)

水沙連古道: 分南北兩路,北路起南投草屯,南路起於集集,兩路最後都到埔里
八幡崎越嶺古道: 由台中東勢到南投埔里 (郭百年殺番事件)

C:日治警備通路
八通關越嶺古道: 大分事件後建築,西段由信義鄉久美村道大水窟,東段由玉里到達大水窟;(125K)"瓦拉米步道 14K 花蓮進玉山的重要通道";

3. 南部古道
A: 早期原民移動
恆春卑南古道 (琅橋卑南 - 阿朗壹)

B:清朝時期漢人開墾
獨立山古道(嘉義竹崎): 紅南坑森林古道(1850M) 松腳至樟腦寮(1150M) @嘉義火車北門站 - 樟腦寮
崑崙坳古道 (南府番 來義 台東金鋒):為晚清開辟的三條撫番道路之南路,由屏東縣萬巒到太麻里鄉的金侖。
浸水營古道(三條崙道) 屏東枋寮 - 台東大武: 清代南部的開山撫番道路之一

C:日治警備通路
鬼湖(知本)越嶺古道 (屏東三地門 - 台東知本): 屏東縣三地門,經知本出台東知本溫泉,中經著名的高山湖大鬼湖、小鬼湖。
關山越嶺古道:高雄縣六龜到台東關山

4. 東部古道
A: 早期原民移動
合歡越嶺古道(錐麓古道16K):由南投仁愛鄉霧社至花蓮的太魯閣
奇美古道: 由花蓮豐濱的大港口至瑞穗鄉,
磯崎越嶺古道: 由花蓮豐濱磯崎,到鳳林鎮東富村

B:清朝時期漢人開墾
蘇花古道(撫番北路) BY 羅大春
安通越嶺古道(13K) : 由台東長濱至花蓮玉里
C:日治警備通路

參考資料

http://www.43577.com/show/39894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erous Beauty 的頭像
    Generous Beauty

    我就喜歡這樣的妳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