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英語融入健康的課程有點類似雙語課程的概念,教學主體是健康但是語言的鋪陳是英文。將健康單元的元素概念抽出來,使用英語去包裝他。例如: 教導健康概念 "情緒溫度計" 的時候,前幾堂課,使用英語洗腦歌曲,將顏色情緒等單字成功洗腦進學生的意念之中,接續使用文本讓學生了解不同情緒以及運用卡牌讓他了解情緒與顏色的對照關係,打底打好了,才進入健康概念 "情緒溫度計"  , 以前教一個單元可能只要兩節課,可是自從英語融入健康課程之後,一個單元課能需要八堂課,才能完美落幕。

可能衍生的問題? 

在國小階段分科是常有的事情,一個科目歸一個科目擁有獨立授課的時間,然而跨領域之後,授課時數也要增加,因為兩個概念加在一起本來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增加的授課時數,又稱為彈性課程,然而彈性課程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每個跨領域的實驗課程,所以未來: 課程沒上完,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請記得: 學校是概念式的提點,剩下的學生必須要自動自主的學習。

  低年級英語融入健康課程範例

  YICHUNG 老師  已經將低年級英語融入健康課程跑的爐火純青,後人其實只要follow 他的步調,自己在做轉換就可以了。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因緣際會之下,又登上蘭嶼這塊美麗的島嶼。但越美麗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血淚,島嶼不說話只是靜靜看著人類在他身上遺留下的種種痕跡。

因為在台北長大,所以對於資源回收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雙北實施垃圾隨袋徵收,讓資源回收在台北更加落實。可是一出台北,發現其實資源回收的理念在其他縣市實施的沒有那麼徹底,許多地方在不分類的情況下,垃圾量就會比較多。

蘭嶼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蘭嶼在民國70年之後才慢慢建構電力設施,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慢慢的有觀光客湧入蘭嶼,改變了他們傳統的生活模式,柴油發電從原本兩部機組擴增到6部機組,還不夠用。台灣的觀光人潮,沒有意識的將垃圾留在蘭嶼,小小的島已經不堪負荷,在垃圾無法減量的情況下,蘭嶼島民開始自發性呼籲遊客將自己的垃圾帶回台灣,其中一位達悟青年阿文(林正文),從2011年起,便開始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開始以一己之力悄悄地改變蘭嶼。

 

(圖片來自於文人之島臉書)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海洋傳奇的逃兵,或說時間未到無法體現對蘭嶼的情感。近幾年相信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也相信是時候把大家對你的思念以文記之。

武郎老師曾說他的生命從退伍後才真正開啟,退伍前的人生有太多壓抑,太多有志難伸,太多無奈與哀愁;

武郞老師的求學生涯是在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渡過的,政戰學院是台北市的軍事學校,一畢業就是分發到台灣各處當軍官,報效國家。有人從1986年正式步入軍旅生涯,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民國75年台灣正面臨解嚴走向民主的過程,但是離島仍處於高度的警戒狀態,武郞老師被分發到當時仍處戰爭第一線的金門與馬祖服役。22年的軍旅生涯,讓有人老師無法好好照顧祂的家人,逢年過節大家都在團員的時候,軍人就只能駐守邊疆,保衛家園,軍人是沒有自由的,軍人是沒有自我意願的,軍人只能服從。

難怪退伍後的武郞老師那麼真實的做自己,把握他重生的生命,為了心中理想過著南北奔波的人生也甘之如飴。有人老師自從2008年退伍後,開啟他自由奔放的一盞心門,如果你曾經看過老師,長長的頭髮綁著一個小辮子,耳朵戴著小耳環,待人隨和親民,可以隨意地坐在地上,沒有架子,而武郞老師的女兒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當時她想穿耳洞,武郞老師二話不說就跟著她女兒也穿了一個耳洞,他說 : 父母阻止她還是會去穿,不如你帶她去,還比較安全。當時聊天聊到女兒還想刺青,武郞老師已經開始構思要刺點甚麼在手上了。是的,有人就是這樣的父親。

人生42歲才開始,當然要過癮的嬉遊人生,武郞老師一腳踏入了環境教育這塊領域,從他的家鄉九份金瓜石開始,擔任文史工作者,積極吸收環境教育的知識後,努力分享給大家。我認識老師是從2014年的海洋傳奇開始,可之前就已經聽過他響噹噹的大名,因為有人老師在2014年初參加了67天徒步環島。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認識有人老師,是2014年暑假,我去台東帶了由台東大學幼教系主辦的海洋傳奇營隊,這個營隊的前置作業相當冗長,光是行前訓練就高達10天,也可以讓營隊夥伴們慢慢相處培養默契,營隊大部分的老師是來自於台東大學幼教系,但是有三位社會人士,一位是我,剩下兩位是曾經參加 67天海岸環島的有人老師與他當時的夥伴何美老師。後來,我成為海洋傳奇的逃兵,而有人老師持續地為蘭嶼的孩子服務到2016年。2016年初還跟有人老師走路到淡水,六月初還跟老師走到大溪,殊不知再次見面已經是在台北禮儀中心了。

王武郎生平故事 (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王武郎(1966年4月28日-2016年7月21日),是瑞芳金瓜石人,外號「黃鼠狼」、「有人」,42歲以前是中華民國國軍軍官,42歲之後是生態旅遊家、導覽員。

2008年退伍後,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擔任多個講師分享環境教育經驗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講師,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遊協會生態旅遊導覽員,  荒野保護協會專案經理、推廣講師,  中華民國觀光領團人員發展協會講師,  新北市環境教育中心特合作講師,  新北市特殊(資優)教育中心營隊講師,  關渡自然公園導覽解說志工,  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洋教育推廣講師, 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導覽解說員培訓講師 )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某年冬天參加了台電的五天四夜研習,就對於發電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確,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會用到電,可是你知道台灣的電是如何運送到家家戶戶中嗎? 為什麼一定要存在令人厭惡的變電所? 變電所的電磁波真的會對人體有傷害嗎? 還是其實我們不知不覺就已經被三C 的電磁波圍繞而不自知呢? 台灣是個獨立的島嶼,我們無法跟歐洲國家一樣建立共聯電網,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如果你想不透,你可以觀察離島的發電開始,最近幾年開始在離島旅行,都會特別觀察離島的發電,通常都是用柴油發電,如果有離島中的離島,以馬祖為例子: 馬祖的電廠在西莒跟東莒都不是主要的小島,所以此時就是要再拉海底電纜傳輸電到本島(南竿或是北竿)。

蘭嶼電廠的柴油發電

蘭嶼位於台東市東南方靠近屏東的太平洋上,人口大約4,300人,達悟族人約佔85%。蘭嶼電廠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在民國70年以前,全蘭嶼是沒有電力系統的,也就是說民國70年的蘭嶼,依舊過著傳統的生活,時代的巨輪一波波侵襲藍嶼,蘭嶼居民應該也能享有電力的便利,於是蘭嶼電廠開始籌備興建,並以500KW柴油發電機組二部 (一號機 & 二號機)做為主力發電,於民國71年夏天正式運轉發電。因為後期蘭嶼觀光化,島上民宿一家家興建,所以電力供不應求,於是於民國82年間增設柴油發電機組500KW二部 (三號機 & 四號機),92年間增設柴油發電機組1,000KW二部 (五號機 & 六號機),近年來因觀光產業蓬勃發展,用電負載急遽增加,100年再將原柴油發電機組500KW二部擴建為1500KW柴油發電機組,現有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6,000KW (五六號機發電2000KW + 一二號機發電1000KW + 三四號機發電3000KW)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