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推動自主學習 設計跨領域探究課程
臺師大吳正己校長鼓勵學生善用大學資源,積極探索未來發展方向。吳校長強調,大學生能在學習與生活中保持開放態度,學生應勇於探索興趣與潛能,透過選修跨領域課程、參與研究或產學計畫,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透過通識中心開放自主探究的兩學分課程,讓學生自行規劃適合自己的學習藍圖。透過跨領域科系的溝通合作,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不僅能拓展人脈,也能提升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此外,無論是社團或是自主探究課程,都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跨校競賽或是參與國際交流增進自我視野。最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臺師大提供不同種類的獎學金以及相關競賽或創業計畫,不要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勇於挑戰,直球面對未知與困難,將挫折視為成長的機會,累積寶貴的實戰經驗,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臺師大通識教育中心表示:「自主學習專題探究」課程係指學生基於強烈學習動機,組成團隊並自主規劃至少32小時有關跨域學習及議題導向之課程。自主探究(Guided Studies)課程,結合教師專業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該課程由教師開設並引導學生規劃與執行自主學習計畫,涵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邏輯運算等領域,學生可以打造屬於他們的完美課程,並透過彈性較高的課程活動與評量,獲得通識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生得以在不同學科領域中深入探索,發展跨領域的學習能力,為未來學術與職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自 https://www.cge.ntnu.edu.tw/article.php?lang=tw&tb=8&cid=743
113-1 SEL 社會情緒學習與藝術共創
「我們真的很幸運,不是每間學校都有可以自己設計一們通識課的機會。這些走過的路,挑戰的足跡都是我重要的養分。 這一路上最幸運的事遇見廷安跟朝勛,成立了海綿俱樂部,一起前進與成長。我們三 個是很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做事風格的組合。每一次的討論都是最疲憊的腦力激盪,回顧雲端裡無數的檔案與夾層, 這些腦汁凝結出的珍貴結晶,堆疊了 20 歲的青春。」 (宸伃)
「第二週討論陌生議題看見自己、第三週進入自我覺察、畫小船與冥想、第四週玩雞尾 酒會,和第四次見面的同學,討論什麼是舒服的人際關係、領導者、最近讓自己開心 的事情,第五周討論安全感與信任感,我想這堂課,讓人放鬆的原因就在於,終於有一個人能夠好好討論其實自己也特別好奇的事,跳過了淺層對話,我們馬上進行深度對談,想一想,其實蠻厲害的!」(廷安)
師大的教授不會放過你,但學生更不會。師大身為全台灣國際聲量(QS) 排名第二的大學,教授本身就是滿滿的硬實力,培育出來的學生,當然會從他們設計出的種種評量中得知每個人的學習歷程。這門課我非常有興趣,但是我覺得我無法為了一門課程投入這麼多的心力,所以只好在這裡寫文章。
自主學習課程除了學知識,透過課程也是療育的過程,不但每週透過對話活動,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寫下深層的心情日記,再透過互相討論分享的過程中,慢慢治癒自我,產生正向概念,老實說,去外面找人陪你聊天都超貴的呀,而且不見得能產生同理跟移情現象,所以這門課其實滿划算的。
師大雖然短短16週,但是學到的東西真的沒有再濃縮或是打折的。這門課有個期末的大作業是要設計自己的攝影小書,而且還要舉辦一場隆重的發表會。
真的很棒~
後記
在師大新聞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弟弟妹妹,每個都擁有妙麗的神秘魔法,讓他們可以在各個主場自由穿梭,吸取成長的養分。這次他們透過師大自主學習計畫,共同設計了 "SEL 社會情緒學習與藝術共創" 課程,招收10名學生一起成長,從台下的學生轉換成設計課程的老師,同時也是活絡學生上課氣氛的暗樁,更是課程活動的觀察者,一人分飾多角,真的很厲害。
宸伃跟我同期進入師大記者,我們擁有神秘的聯結與情感。宸伃是師大新聞的運動一姊,專長是運動攝影,我擔任家長時,還拜託她幫忙宣講一堂運動攝影,她也很熱情的答應了,真心感謝。之後一起跑全大運給予我很多實質的建議,讓我在獨立跑體育新聞時,心中更加踏實。在師大,除了兼顧學分數,同時還要活絡社團,標準的又會讀書也會玩樂,在30學分的學霸光芒下,宸伃有著謙虛的內心,她從不覺得自己很強,而是更加努力朝著心中的標準邁進。擁有正確的態度與知識,未來無論你如何選擇,都會好好的。
朝勛是我師大記者的學弟,在開春時,就很用心地詢問我要不要買相機,我說: 攝影器材價值不斐,你喜歡攝影可以買二手玩玩看。認真當興趣培養,再買就好。(我本人就是玩票性質。我買二手相機9500$ )。後來,在健身社遇見他的時候,他買了CANON相機。朝勛是個心思極度細膩的人,喜歡有深度的對話與交流,能引起你心中的漣漪,跟我個性大相逕庭。但我本人很欣賞他的相關事業,偶然相遇也會給他一點微薄建議,希望他好好照顧身體。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給大學新鮮人的三個智慧錦囊】
- 1.自主學習:探索興趣與潛能,選修跨領域課程,參與研究或產學計畫,培養終身學習力。
- 2.溝通合作:加入社團、國際交流或跨校競賽,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拓展人脈與視野。
- 3.勇於挑戰:嘗試獎學金、創業計畫或競賽,將挫折轉化為成長機會,累積實戰經驗。
(資料來源::天下學習《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