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修了華語文教材教法,老師請我們以SDGs,為題目撰寫四級的領航教材。我以氣候變遷為主題,參考小目標,寫了四個不同主題的文章。
教材影片介紹 https://youtu.be/vkd3JXNKw3M
華語詞彙通 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TextSegmentation.aspx
中級低(<300字)
<地球生病了>
當你有「 發燒 · 肌肉痠痛 · 疲勞、全身無力 · 咳嗽 · 噁心 · 腹痛、腹瀉 · 鼻塞、流鼻水 · 嗅味覺異常」等症狀,你可以確定自己確診了。地球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如果地球生病了他的感冒症狀都會反映在與人類最密切的天氣上。
近來, 地球極端天氣現象越來越普遍,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災害與傷害。肯亞在2017年遭受嚴重的乾旱,造成超過300萬人需要緊急援助。日本在2018年遭受了歷史性的暴雨引發了山崩和河流氾濫,導致至少200人死亡,超過2萬人受傷。澳洲在2019年夏季受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熱浪襲擊,溫度高達47.3度,導致了森林大火,讓無尾熊無家可歸。這些極端天氣現象警醒我們,需要更加重視環境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
改 <地球生病了>
我們人人都會生病,生病的時候我們身體可能出現有一些症狀,例如:發燒 · 肌肉痠痛 · 疲勞、全身無力 · 咳嗽等。你知道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生病了!他的感冒症狀反映在與人類最密切的天氣上。
近年來, 地球極端天氣現象越來越普遍,造成許多嚴重的災害。肯亞在2017年遭受嚴重的乾旱,造成超過三百萬人需要緊急援助。日本在2018年遭受了歷史性的暴雨,引發了山崩和河流氾濫,導致兩百人死亡,兩萬人受傷。澳洲在2019年夏季受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熱浪襲擊,溫度高達47.3度,導致森林大火,讓無尾熊無家可歸。這些極端天氣現象提醒我們,需要更加重視環境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
|
|
|
問題與討論 1
|
中級中(<400字)
<氣候變遷與人類生活>
氣候變遷已經開始影響到人們生活方式。人們可能會經歷到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洪水和乾旱等問題。如果全球溫度持續上升,這將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導致沿海城市被淹沒。氣候變遷還會加劇乾旱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導致農民可能會失去收成、漁民可能會失去漁場等等。
國際組織IPCC,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一個由政府代表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體,其目的在於評估和研究氣候變化對全球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促進國際社會的合作和應對。IPCC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經發表了多份報告,詳細介紹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對策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報告是AR5(第五次評估報告),包括了氣候變化的最新科學證據、全球溫度上升的潛在影響、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等重要問題。IPCC的報告成果被廣泛引用,被視為世界各國制定氣候政策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參考
改 <氣候變遷與人類生活>
不管你住在哪裡,你是誰,天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天氣和煦的時候,我們穿上單薄的衣服,在太陽下散步。下雨的時候,我們則要穿上雨衣,帶上雨傘。
天氣時而讓人心情舒暢,時而讓人大失所望,時而也會給人帶來傷害。IPCC認為,「地球的氣候日漸變熱」,氣候變化在全球上造成許多影響,例如: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導致沿海城市被淹沒。許多地方發生旱災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導致農民失去收成、漁民失去漁場。
IPCC,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一個由政府代表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體,其目的在於評估和研究氣候變化對全球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促進國際社會的合作和應對。IPCC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經發表了多份報告來介紹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對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報告是AR5(第五次評估報告)。IPCC的報告成果被廣泛引用,被視為世界各國制定氣候政策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參考。
中級高(<600字)
<岌岌可危的氣候難民-減緩與調適>
隨著氣候變遷的不斷惡化,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其中包括氣候難民問題。氣候難民是指因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天氣、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和經濟問題而被迫離開原居地的人們。例如,太平洋島國圖瓦盧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颶風侵襲,許多居民不得不遷移至其他地方;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因為乾旱和水資源短缺,導致許多人失去了家園和生計。氣候難民不僅失去家園、失去收入和生活資源還必須面對流離失所、貧困和社會排斥等問題。氣候難民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應對。
氣候變遷是既定事實,我們能做的只有減緩與調適。減緩氣候變遷的措施包括降低碳排放,推動清潔能源、節能減碳和森林保護等。國際上推動減緩氣候變遷的實際例子包括:歐盟提出的2050年減碳目標、中國實施的碳市場和能源革命計劃、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提出2030年減排目標、加拿大實行的碳價稅和支持清潔能源發展、印度推動的太陽能發電計劃等。
此外,對於不可避免的極端天氣,我們需要進行適應調適,以降低風險和損失。這些調適措施包括建設防洪設施、改善灌溉系統、推廣節水措施、加強旱災管理和發展抗旱作物等。台北市為因應氣候變遷,積極推動調適措施,例如推動都市森林計畫、建置蓄水池增加防洪能力、修建綠屋頂減少熱島效應、推動社區共同耕作等措施。此外,也加強市民教育宣導,提高對氣候變遷的認識和應對能力。
高級低(<800字)
<正負1.5度C: 錙銖必較的未來>
正負1.5度°C是指相對於工業革命前全球平均溫度,全球氣溫上升或下降了1.5°C。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1.5°C,將會對生態系統、經濟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國際社會承諾要通過降低碳排放等措施,確保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2°C,同時努力將氣溫上升控制在正負1.5°C以內。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各國需要採取積極的減排措施,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減少能源的浪費,以及加強對氣候變遷的適應措施等等。
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的現象,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因此,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
各國政府對於氣候變遷的具體作為包括:推動減排行動,加強清潔能源和節能減碳,實施碳定價和碳交易等措施;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促進可持續投資和綠色產業發展;加強適應措施,建設防洪設施,改善灌溉系統,推廣節水措施,發展抗旱作物等;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巴黎協定》實施,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等。
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民間團體開始關注氣候變遷問題,並積極採取具體行動。許多企業已經設立減碳目標,推行環保政策,例如:採用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使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產品回收率等。同時,民間團體也積極推廣氣候行動,包括:推動可持續發展、提高公眾對氣候變遷的認識、發起環保活動和倡議等。例如,國際性的綠色和平組織便是一個專注於環保議題的民間團體,他們透過各種行動呼籲政府和企業採取更積極的環保行動,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最後,勿以善小而不為,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可以採取減少碳排放的行動,例如:選擇使用公共交通或騎自行車,節能減廢,飲食減肉等。此外,個人也可以參與環保團體,宣傳氣候變遷議題,促進政策改變。只有透過集體行動,才能夠實現氣候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