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跟同年段自然老師聊天,關心他的進度以及詢問他上課的方法教學重點等等。從中尋找可以聯絡教學或是英語跨領域教學的可能。由於四年級上學期自然第二單元為水生家族,會介紹水生植物與動物,並有一次全校性濕地探查,想要以此聯絡教學,加深加廣教材,讓學生對於溼地有個基本念想
課程設計: 三堂課
聯合英語四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介係詞 與自然課 第二單元 水生家族
第一堂課: 介紹單字 root / solid / stem / leaf / ON / IN / ABOVE
第二堂課
第三堂課 : 產出
課程設計: 三堂課
課程施教時機: 水生家族單元後並已完成全校濕地探查的延伸教學
主題: wetland wild life
領域: 自然科第二單元水生家族 x 英語課
教案(三堂課)
第一堂課: wetland animals 濕地的動物
warm up : 讀本領讀 + Q&A
這本讀本是在epic 上面找的,文字淺顯易懂,很適合當成介紹濕地生物的開端。
Presentation: wetland wildlife 這節課是濕地訪查後的follow up 課程,所以學生對於濕地生物還算熟悉。
我把濕地生物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溼地水生植物的部分,根據自然課程的分類,分成四類。另外一個是溼地動物,找了幾種常見的濕地生物作介紹(鳥類,青蛙,昆蟲,魚類等等)
濕地植物可以分成四大類,邀請孩子在抄寫單字的時候做個簡單的分類,順便複習自然課程。
第二加第三堂課
Production 浮洲濕地意象創作
這個部份我原本的設想是在濕地探訪的時候,學生撿拾創作媒材,回來英語課創作,但是真實情況是,濕地訪查有導覽志工,他們有自己的行程規劃,請小朋友撿拾垃圾也怕小朋友離開步道產生危險,所以垃圾的部分我自己撿但是撿拾到的垃圾,都很髒,其實不太適合創作,後來我是自己慢慢蒐集我平常的垃圾,有意識的洗乾淨給學生使用,但是只有少數班級有使用飲料杯創作。
創作的部分,我邀請他們使用拼貼的概念,畫出底稿,其他人各司其職,出來的作品都不錯。老師要提醒的是,這是自然課的延伸創作,所以學生在創作的時候要 "擬真",例如: 水生植物就是要呈現出她是浮水型,沉水型。魚類要完整表達他的外觀等等。因此,課程設計地點,我設計在圖書館,結合圖書館利用教育,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去查閱自然相關的書籍。
事前準備: 多個不同顏色的海報紙 (老師可以使用廣告紙,或是非全張的紙都可以),數張底稿,剪刀膠水備用。老師也可以準備洗乾淨的垃圾,給學生作點綴。
這個部分完全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是輔助的腳色,希望能感受到不同班級的藝術創作,所以講解完任務之後,時間全部留給學生,有些班級合作無間,有些班級會爭吵溝通,老師只需要適時提供協助就好,確保能在兩節課完成任務。
經過實際測試後,覺得全班可以分成三組,大約七到八人一組。如果比較快的班級,可以再加簡單的錄影。
學校濕地網美牆
因為這是統整性課程,所以希望學生的創作可以貼在學校某面牆完成浮洲濕地意象創作,剛好學校改建很多這種工地的圍牆,剛好美化牆面。
課程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qSEuxO8UU
康軒英語國小四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
照片來源 康軒電子書
康軒自然國小四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
照片來源 康軒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