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book
author: Richard Louv http://www.RichardLouv.com
Keep up with Richard Louv's blog here: http://www.childrenandnature.org/blog/
references : amazon
NOTE OF THE BOOK
part 1: CHAPTER 1 ~ 3
inexplicable nature provokes humanity
主要描述邊疆理論介紹兒童與自然的新關係, 簡單說就是脫離了自然。並介紹現在所處的第三邊疆,包括五種趨 勢特性:公眾和個人都不知道食物從哪裡來;機器、人類、動物之間 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生物絕對性的終結);關於人類與動物間關係的 研究及知識不斷增加;野生動物入侵城市(竟然發生在城市郊區規劃 專家把荒野人工化之後);新的郊區型態興起
part 2: CHAPTER 4~ 8
接觸自然的價值:有想像力、觀察力、創造力、能使肢體活躍、有 較佳體適能、情緒健康、緩解壓力、促進社交,為孤獨寂寞提供滋養等 等益處。里德在《體驗的必要》一書中寫道,我們花了太多錢,付出太 多努力,只是為了使一點點無關緊要的資訊能夠被世界上任何地方 的任何人看到,然而我們對這個世界本身所做出的探索卻太少了, 甚至沒有,這樣的社會是不對的。所謂基本體驗,就是自己去看、自 己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認同作者的看法自然是可以安定人 心,培養觀察力、創造力。親自去體驗自然比學習書本知識重要。經由 實際體驗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從自然中得到最大的力量
PART 3: CHAPTER 9 - 12
教育過程中將自然體驗邊緣化的趨勢;有結構性的,例如都市的 規畫方式;有個人或家庭層面,如時間壓力和恐慌。我們的社會不斷教導年輕人避免跟大自然直接接觸,這種訊息不僅在學校、家庭甚至投身戶外活動的團體之間傳遞,並且被制定成許多社群必須遵守的 法律和規範,我們的機關學校、都市、郊區規劃及文化觀, 經常無意地把大自然跟危險劫難畫上等號,同時切斷野外跟喜悅及寧靜之間的關係,過度保護避免危害的學校、媒體和父母們正有效地把孩子 直接從樹林和田野中嚇跑,在不具優勢就會被淘汰的教育環境裡, 動物學這類偏重實驗操作的學科,讓步給偏重理論且報酬性較高的微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學,從中我們看到自然史的衰亡。科技的日新月異正在模糊人類、動物和機器之間的界線,把現實純粹看成一種概念的後現代觀點,雖然透露了人類無窮的可能性,但隨著年輕人親近 大自然的時間愈來愈少,他們生理與心理上的感受也愈來愈窄化, 而這大幅縮減了人類驗的豐富性
part 4 CH 13-15
介紹如何讓兒童與自然重逢:成人和兒童一起閱讀自然類書籍、 自然探險、做園藝活動(如種蔬菜),並給予兒童們機會去體驗「控制中的冒險」。其他活動還有垂釣、狩獵、野外採集、 野外動物觀察─賞 鳥、寫自然日誌等。文明都市中的孩子,經常因 為電腦、電玩、電視、 課業占去生活、休閒的大部分時間,而失去了原有的童真、童趣,更 失去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樂趣。人類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在過 度文明後,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會失去體驗大自然的能力以及在原野 中求生的本能。讓我們與孩子重拾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並試著還原 4 固有本能。 所謂自然缺失症,是指人因為跟自然疏遠而產生的各種 表現, 甚至會改變城市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自然對於人類的發展 與健康到底有多少影響,近年來才有比較多的科學研究調查,但作 者提出了一些相關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例如二○○三年《精神病學服 務》 發表的調查,近五年美國兒童服用抗憂鬱劑的比例,學齡前兒 童增加了六十六%。二○○二在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八歲的孩子更 認得皮卡丘、胖可丁,勝過甲蟲、獺等當地動植物。作者還提到,今天 的孩子都活在第三邊疆中,大家都不知道肉是從哪裡來的;機器、人 類、動物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關於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知識不斷增 加;野生動物入侵城市;新的郊區形態的興起。總之,整個世代的人 都在「去自然化」,不僅英美如此,其他世界各地
part 5 CH 16-17
第五部分後則描述發展中的趨勢,提供了新的教育環境與戶外 教育現場、露營活動等現況。露營生活中,一切和衣、食、住有關的事 情,都要靠自己和隊友的合作去完成。在多種實踐的活動過程中,加 深對日常生活的體驗,學習人基本的生活技術。同時可以自由發掘個 人的興趣及專長,並可磨練自己的意志及耐力,露營生活中,一切 和衣、食、住有關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和隊友的合作去完成。在多種實 踐的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日常生活的體驗,學習人基本的生活技術。 同時可以自由發掘個人的興趣及專長,並可磨練自己的意志及耐力, 大自然對人的心靈有治療的功效。它給你平和、 安靜,使你由繁忙的 生活中釋放出來,重建健康、開朗的人生觀。 環境教育強調如何在世 界上正確地生活,而體驗教育則是看重 如何通過感受自然來生活。 哈佛大學教育學教授霍華.加德納,於 一九八三年提出了具有說服 5 力的「多元智慧」理論,進一步推動自然在教育中的地位。正如在前面 的章節所描述過的,加德納提出,兒童和成年人具有七種不同的智 慧,包括:語言、邏輯與數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智慧、人際交往與 自我認知智慧。最近他又添加了一條,叫做自然智慧。在多元智慧理 論和相關研究的激發下, 一場新興的運動,我們可稱之為「自然學 校改革」的運動,正在穩 步發展。雖然這場運動的規模相對還小,但 是已經start
part 6 CH 18-20
原因之一,第四邊疆的目標之一,對私有土地管理和遊憩的法 律進行全國性評估,面對訴訟,節決途徑就是創造更多自然景觀的 公園,和更有保障的私人玩耍場所並受法律保護的自然遊樂保護區。 時代在變化。沃兒許講述了透過讓動物回歸城市,使城市「重現迷人 風采」的想法。「綠色城市」提出處於自然環境中可以修復、滋養自然, 使其充滿活力。「綠色屋頂」愈來愈普遍, 由植被、天然草地,甚至是 樹木覆蓋著,有防止紫外線、淨化空 氣、調節溫度的功能。以在美國 流失人口的地區建立小型的生活圈為理想,期待開闢 第四邊疆。這 些對策包括各種組織對戶外活動的「團體保險」與 「新式保險」、「動物 園城市」與「綠色都市主義」等
part 7 CH21-23
在解決屬靈的問題與全書總結,屬靈問題所以重要,與如何詮 釋人與自然的關係有關,拉比馬丁.萊文 (Martin Levin) 對靈性 做了精采的描述:人的靈性就在於能不斷地感受到驚奇。珍妮特對自 6 然的感受說:「我直到現在對諸如慧星、日月蝕、流星雨之類的天象, 都懷有敬畏之心。無盡而神秘的宇宙讓我以正確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幼年時,我在自然中享受到了無盡的快樂,現在我依然能在涓涓溪 水邊或燦爛星光下體驗到最深刻的喜悅」。自然向孩子展現了一個觀 點,或一種知識,傳統聖經詮釋自然是以人類為中心,作者借教士 的討論來說明,論點一轉,就屬靈的觀點來看,不熱愛上帝創造的 世界,也不可能會熱愛上帝,從宗教上避開以人類為中心的詮釋。重 新連結靈性和自然,不單單是這類信仰組織的工作。許多科學家都提 出,科學的實踐和傳授都必須重新發現或是承認自然的奧妙,以及 它靈性的一面
Nature-deficit disorder is 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especially children, are spending less time outdoors, and the belief that this change results in a wide range of behavioral problems. This disorder is not recognized in any of the medical manuals for mental disorders
how nature natures creativity
Eric Erikson
(photo credit https://www.psychologynoteshq.com/erikson-stages/
Moore "Multisensory experience" helps to build the congitive constucts necessary for sustaine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