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此文,感謝那個勇敢報名採訪五天全大運的自己。也感謝台中快樂ESPORT網咖及經典印刷,讓我順利完成我的工作與作業。
「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踏入全大運媒體中心,享受一人一桌豪華充電設備WIFI連結,源源不絕的糧食飲料補給,現場大電視直播,隨時掌握現場。」
「以前只能在遠遠的觀眾席觀賞運動賽事,這次因為全大運實習記者,讓我有機會可以站在水岸第一排跟攝影大哥一起搶位置。」
「獨立採訪,通常沒有對口單位,只能火眼金睛辨識穿著師大相關衣服的選手,然後大喊 『 同學同學,我是師大校園記者,請問......』
「抱持著,一個不能少的心情,雖然有時抵達現場時,比賽結束了,還是發揮『搭訕精神』,跟選手要照片,抓選手補採訪。』
「每天定時刷全大運成績,發現有漏網之魚,立刻發動情報網絡,要電話要IG,發揮肉搜精神,使命必達的遠端採訪。」
「前置作業要先針對可能獲獎的選手做情蒐,先擬新聞稿及採訪問題;全大運期間每天晚上趕稿完,要開始安排明天的採訪行程,每一天平均產出三篇運動新聞,日子相當精實。」
「對我來說,師大新聞的主要觀眾是學校師長。我們其實是教練及選手跟學校之間的橋樑。因此,採訪新聞時,也會主動詢問教練選手是否有什麼基層事情需要表達,順手置入。」
「從一開始有點害怕,到很CHILL的完成任務,總共寫了快20篇新聞,其中也有寫到感動到我自己的,是段非常美好的旅程。」
本次師大新聞總共派三個記者前去台中採訪;三個人的風格都不同,能從不同角度切入給予豐富的內容。我比較偏「解說/實務/溫度/走心」系列;如果是認識也確定他會得牌的選手,就會直接肉搜他的過去新聞,思考能切入的採訪點,然後,去找選手採訪,先寫新聞稿,等到真的得名,只要再加上獎項名稱就好。如果是不熟的選手,我通常也會先寫一段制式化的內容,例如: 第一段的金字塔介紹,第二段介紹運動本身,第三段詢問教練對於這個選手的看法或是問教練有沒有什麼意見想表達。第四段就會詢問選手心得或是問問題,這邊我通常跟選手說,這是個置入性行銷的概念,你可以提出目前團隊的需求或是自己想感謝的人或是想提出對於學生運動選手的議題等等;如果是一般生選手,通常會專注在「學生選手如何兼顧課業及訓練? 運動選手必須自制自律,定時定點訓練,如何堅持到底不放棄? 為什麼會想持續的走運動之路等等? 對於下一屆全大運有沒有任何想法? 或是訪問教練,如何能幫助選手克服目前的缺點,幫助他拿下更好的成績等等。最後一段,就是簡單總結就好。
學生選手的日常
國手黃金計畫類型: 基本上就是奧運選手;目前線上的像是,游泳項目的「台灣蝶王」王冠閎,體操項目的「亞洲貓王」唐嘉鴻,等等。
像這樣的選手,理論上,他們就不會在學校出現,他們有自己的訓練計畫,學校一樣選課,但是會有左訓中心專門找老師一對一來上課。白天就是訓練,晚上上課,進行規律的生活。
國內金牌等級選手: 他們還是要上課,但是遇到她項目賽事的比賽期間,他可能要密集備戰,會消失一段時間,但是學校課程還是在RUN,因此,要蠟燭兩頭燒,非常辛苦。
體育猴或競技猴?
老實說,無論師大競技或是體育在學校通識課程或是教程課的風評都不是太好;授課教授在分組時,再大多會以同類型科系一組,避免組員間的紛爭。
不得不說,師大競技系很多都是選手,他們會突然消失一陣子,因為去外地比賽,因為高強度的訓練或是正常作息,可能無法跟一般學生一樣好好溝通;此外,身為也在師大就讀的學生,我也能體會被已讀的感覺,畢竟大學生很少有人在按部就班超前部屬,能臨時抱佛腳完成作業就不錯了,因此,要能在LINE群組有效溝通討論太難了,因此,體育人的溝通模式就是強勢給他指令,直接給他任務,提供方法技巧給他,詢問能不能做到,以及有沒有辦法在期限內完成。如果上述你都說了也做了,還是GG,恭喜你遇到大雷。
當然,還是有厲害的體育/競技系學生,他們盡量出席課程,遇到比賽也能跟教授面談請假,擠出時間利用線上會議跟同學討論,面對外面對於 「體育學生選手」的刻板印象,他們也只能無奈表示, 「我們無法反駁什麼,因為真實的有一批體育學生就長這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