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宜蘭大同鄉部落歷史與現況,並分享如何協助部落進行相關社區營造、產業再製、部落文化推廣等議題,臺師大地理系汪明輝副教授特地邀請國立宜蘭大學原資中心王進發主任分享他在地方產業的相關計畫。

在地文化學習與體驗以崙埤部落為例演講心得

王主任為昆蟲相關專業,對植物昆蟲生態背景知識豐富,能融入泰雅傳統植物在社區營造中,讓族人和遊客都能信手拈來泰雅傳統植物,體驗族人的生活智慧。回想九寮溪的步道探察,泰雅傳統植物運用廣泛,我們在日常料理中可以運用刺蔥馬告提味。獵人上山狩獵時,若缺失水源,可以吃植物的莖,生津止渴。更可以用蓪草的葉子當裝食物的器皿或是取其莖製作其他材料等。

此外,王主任從泰雅族的遷徙歷史開始訴說,從位於南投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的部落起源「pinesebukan」分散石開始,到泰雅的「mbuta」、「buabuh」、「baysu」及「cibula」四個頭目,為了解決耕地不足問題、方便族人交易產品、傳統領域狩獵,以及躲避其他族人的侵襲干擾,開始遷徙,成為目前台灣分佈最廣的原住民族。再詳細介紹大同村原住民鄉鎮的八個部落,從族人遷徙歷史到產業觀光發展,到近年來大同鄉公所的相關產業季節,例如桂竹筍季。

最後,王主任回到他的專業專長,觀察各個部落的地理環境及族人生活習慣,推動相關產業,例如椴木香菇、馬告茶等,提升相關第一級作物的經濟價值。更結合國立宜蘭大學的USR計畫,融入大學各領域專長學生,釋放學校資源到部落,同時也讓在地學生發揮專長,回饋部落。其中,王主任也感慨地提到,部落可以被改變,希望相關公務人員及教育人員能更專心投入部落事務的經營與管理。

兩個小時的演講,從泰雅歷史溯源到現位於宜蘭大同的泰雅村落經濟發展,最後,王主任細數他在經營相關林業農村再生計畫,經營重點示範部落,結合原住民族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重建屬於原鄉地方產業。經營一個部落,需要有學術素養及相關原民背景知識的人帶領部落族人。當然,王主任也提到,一開始跟部落族人開會時,也需要提醒部落族人時間、數字及距離等等。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有今天的種種成功案例分享。

在地文化學習與體驗以崙埤部落為例演講心得

未來,王主任也會致力於分享他成功的經驗,但也不諱言,能有今天的成功案例,是付出無限的努力與堅持不懈的態度,有時候還要思考申請不同單位的資源進駐,用服務他人成就他人的心態。在部落營造的路上,一直在學習,偶爾也倍感孤獨,唯獨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讓正確的部落特色產業計畫能夠深耕發芽在每個部落,為部落引進更多資源,改善族人生活型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