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參考

清尾奈津子 (2009)。 現代漢語持續貌「著」與日語相應形 式的對比分析與其教學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指導教授: 陳俊光

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add889ae8c0d746b6804a51f9b1ca0fe/

 

  摘要

「著」在現代漢語中屬於功能詞(function words),也是表示「持續」的時 貌標記(aspect marker)。所謂的功能詞,不具實質概念語意,協助實詞發揮更大 的功能,而漢語「著」必須藉由與動詞結合後才能顯示其核心意義「持續」,且 漢語「著」搭配不同屬性的動詞,所能表示的語義即有所不同。本文除了探討漢 語「著」本身的語義外,亦著重「著」與動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陳剛(1980)認為「著」的語義功能主要表示「狀態的持續」

image

 

  劉月華

將「著」視為一個具有【+持續狀態】的語義特性之 功能詞,能夠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一) 表示動作的持續

(38) 姊妹倆坐在山坡上愉快地唱著歌。

 

(二) 動作進行後,表示動作發生後留下的狀態

41) 桌子上放著收音機/教室的窗戶沒開著。

 

(三) 某種持續的動作,而這動作也是一種狀態

(44) 西門豹彎著腰,裝作很恭敬的樣子。

 

(四) 某些非動作動詞+「著」所表示一種「狀態」

(47) 突然發現玉榮光著一隻腳。

 

呂叔湘(1980)將「著」視為「表示動態的助詞」

第一、二 種語義(A 和 B)藉以可否加上「正」或「正在」的觀點來做個區分,前者表示 「動作進行」(A),後者表示「狀態持續」(B)。

第三種語義是採用「處所詞 +動詞+著+施事(受事)」的句式所呈現,表示「姿態存在與動作狀態」(C)。 另外,以連動句式“V1+著+V2”(D)所呈現的句子表示「方式」或「目的、 手段」等。

image

 

著 的語義特徵

戴耀晶(1991:92)認為「著」是體或稱時貌(aspect)標誌的一類13,具有 三種語義特徵:非完整性(imperfectivity)、持續性(duration)、動態/靜態雙重 性(dynamic/statics)等等。

1.  戴耀晶(1991)認為「著」具有「非完整性」(imperfectivity)的語義特徵。

胡裕樹(1995:89)則提及「非完整性指的是說話者對時間進程中的事件起始後 和終結前之間持續情況的觀察而對事件的其他部分(如起始並終結)並不關心, 著重於事件的局部,並反映該事件持續的部分」。

對非完整性的定義可以提出幾個要點:一、關心事件的內部 結構,二、不關心事件的起點和終點,三、重點不在於事件的持續時間的長短。 戴耀晶對於「著」提出例句如下:

(53) 他母親仔細打量我,看得我有些發毛。 (54) 我眨巴眼睛想了半天,然後回答:不對! 

 

  Langacker

Langacker(1987:254)認為人類對事物在空間上、動作在時間上、性狀在程 度上都有「有界」和「無界」的對立關係。我們亦可從這個角度解釋漢語動詞在 時間軸上的表現。Langacker 從認知範疇的模糊性角度判斷動作行為是否完整:具 有變化性的動作行為就是完整的過程,不具有變化性的動作行為的就是非完整的 過程。

戴耀晶(1991)認為「著」所表示的事件即屬於「無界」一類,用「著」時 表示觀察者著重的是事件的內部結構

尚新(2006:15)還藉由 Langacker(1987:260)「有界」(bounding)和 「無界」(unbounding)的概念來解釋完整性與非完整性。

。 一、 無界動作的內部是「同質」的,有界動作的內部是「異質」。以「我 很想家」、「我跑到學校」為例解釋:動作「想家」在時間軸上任意分割,任 一部分皆成立,但「跑到學校」此一動作只有最後到達的那一瞬間(時間 點)才算是「跑到學校」。

 

二、 無界動作具有「伸縮性」,有界動作則無。「想家」不限於延續時間軸上的 增減,仍舊表示「想家」;時間軸上的增減會影響到「跑到學校」此一動作, 否則的話,未必確實跑到學校。

 

三、 有界動作具有可重複性(replicability),無界動作則無。如「跑到學校」可 以重複地跑學校幾次,但「想家」一般不能以幾次來陳述

 

2.  戴耀晶(1991:97)認為:「持續性」(duration)指的是「著」字句所要表 達的事件正處在連續不斷的過程之中。

由於「著」表示「持續性」,也因此無法和表示瞬間動作的動作動詞共現。

﹡李偉一直忘著這件事。 ( 詞「忘」是瞬間動詞,而動詞本身不具有【-持續性】

 

3. 戴耀晶(1991:97)認為「著」的第三種語義特徵為「動態性與靜態性的雙 重性」(dynamics / statics)。

所謂的「動態」與「靜態」表示事件的存在方式,動 態反映變化,靜態不反映變化(戴耀晶 1991:100)。戴以「力的變化」與「位置 移動」來解釋帶「著」的句子表達的事件:如「我們就這麼一聲不吭地走著」「小鳥在 樹上歡蹦亂跳地唱著歌」,即事件進程的每一瞬間都不同的內容。戴以「力量有強弱 變化」或「位置出現移動」來說明「著」字句的動態性。相對的,如「他的話裡蘊 藏著極複雜的感情」「我現在是這樣渴望著愛,渴望著友情」,即事件本身處於靜態狀況, 事件的變化也不明顯,而顯現出「著」字句的靜態性。

 

  「著」與「在」的對比   黃居仁、羅義芬(1999)

(一) 「著」與「在」+完結動詞(achievement verb25) 「著」與「在」用來表示「動作」或「情況、事件」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尚 未處於持續中。因此,如「明白」、「死」等都只表起點與終點、沒有過程的動詞 無法與「著」、「在」共現。

如: (90) 他在明白那個問題很棘手。 (91) 他明白著那個問題很棘手。 (黃、羅 1995:291)

 

(二) 「著」與「在」+姿態動詞(posture verb)、處所動詞(locative verb)、 狀態動詞(stative verb) 所謂姿態動詞是指「躺、坐、站、蹲、跪」等,這些動詞和「著」連用時, 可以表示姿態性動作發生之後的狀態持續,

如:他躺著、他在躺。動作「躺」本身 已經具有【+延續】或【+狀態】的語義特徵,而在語義上「躺」和「著」彼此 能夠相容。相對的,「在」是用來表示動作的持續,不斷地持續「躺」的動作, 而在語義上不易被一般人接受。 如「搬、拿、提、拉、捧、抬」表示身體動作的動詞,能加「著」表示「狀 態持續」,也能加「在」表示「動作進行」。

如:他搬著箱子、他在搬箱子。黃、 羅(1995)認為「他搬著箱子」表示主體「他」必處於「搬著箱子」的狀態中,「他 在搬箱子」表示「他」可能正做「搬」的動作,也可能正做別的動作,因此,認 為「著」與「在」是本質上有所差異的。

所謂處所動詞是指「放、擱、擺、留」等,這些動詞只能與「著」共現,如: (92) 抽屜裡放著兩幅畫。 (93) ﹡抽屜裡在放兩幅畫。

 

許秀霞(2008:64)也提到「著」與「在」和動詞搭配的限制。許認為「在」 與不同小類動作動詞搭配,如:

一、動作動詞:在作飯、換衣服、學習、走、研究、休息、工作等。

二、移位動詞:在把菜放在冰箱裡、搬東西等。

三、內容動詞:在留話、吸煙、回答問題、參觀博物館等。

四、階段動詞:剛剛在付錢、今天下午從八點到十一點在考試等。

此外,許(2008)也提到僅搭配「著」,不搭配「在」的動詞。這些動詞的 屬性為「雖有過程但極短暫,動作一發生隨即成立,也就是,動詞語義的實踐是 即時的,而此動作何時完結則不詳」(許秀霞 2008:67)。如:紅著臉、帶著學 生證等。因此,許認為「Verb+著」的功能就是對這些動詞的內部時程作了「定 格」(snapshot)、「特寫」(close-up)的作用。

image

 

 著的篇章功能

意即句法是基礎建構(infrastructure),篇章是上層建構(superstructure)。 對於句法的研究,有時僅從單句的研究無法得出普遍性的規則,因此有必要進入 篇章的層次,從信息狀況(information status)、前景/後景結構(ground structure)、 從屬關係(subordination)、小句的結合(clause-combining)等等面向來考察,方 能得出合理的普遍性的語法規則。

傳統的語法分析通常以單句作為分析的單位(許余龍:2002:202),然而篇 章分析則是以句群或話輪為分析的語言單位。語言使用時由於跨越句子而產生的 語言現象則為篇章現象,因此,我們要研究並分析篇章內容必然大於單句的長度。 陳俊光(2007:48)也指出,就結構而言,篇章是種超句法現象,相對的,對語 義而言,篇章是種功能化現象。語言的使用通常是以篇章的形式,而不是以獨立 的一個句子形式來出現的。

 

Halliday(1967、1970、1985)指出三種篇章功能:即銜接(cohesion)、信息 結構、主謂結構。

銜接是句子之間的篇章組織功能,

 

信息結構和主謂結構則是句 子內部的篇章組織功能。

 

信息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已知信息(old infomation) 和新信息(new information)(引自陳俊光 2007:371)。

 

「著」的後景功能

後景功能常與 已知信息(old information)和從屬結構相關,建構未知事件或情景(前景)的基 礎。意即一個句子包含兩個命題,一個是言談的重點(前景),另一個是言談的 框架(discourse frame),即為『後景』。 了「著」在篇章層面能夠表示「後景功能」

 

 例外

(一) 從屬關係(subordination) (154) ﹡他們開著會。 (155) ﹡外頭下著雪。 (156) ﹡他唱著歌。 (157) 他們開著會,外頭下起雪來了。 (158) 外頭下著雪,可一點也不冷。 (159) 他唱著歌,朝外邊走去。 (章婧 2007:124) 

 

(二) 「著 d」、「著 p」的語義不同 (160) 床上放著書。 (161) ﹡他看著電視

例(160)為合語法的句子,但例(161)則為病句。章對此情況的解釋是, 例(160)中的「著」是表示「狀態持續」的「著 d41 」,例(161)的「著」是表 示「動作進行」的「著 p 42 」,因為「著」的不同導致合法性的判定。 

(三) 修飾式定語 若為賓語加上限制性的定語,則原來不能加上「著」的句子也能成為前景。 (162) ﹡他們倆過著日子。 (163) 他們倆過著愉快的日子。 (同前) 例句(162)中,動詞前因為缺少狀語,因而形成病句。但是一旦動詞前加了 修飾性的狀語,便能形成合語法的句子,如例句(163)。

(四) 數量名詞 (164) ﹡她養著貓。 (165) 她養著十五只貓。 (同前) 賓語若沒有數量名詞的修飾,則「著」無法和動詞搭配。如例句(164)中, 名詞「貓」前面沒有任何修飾成分,因此產生病句。然而,一旦賓語加上了數量 詞,則便能使句子合法,如例句(165)。

(五) 修飾式狀語 (166) ﹡他看著電視。 (167) 他心不在焉地看著電視。 (同前) 例句(166)中,動詞前因為缺少狀語,因而形成病句。但是一旦動詞前加上 修飾性的狀語,便能形成合法的句子,如例句(167)。

 

 著的 動詞搭配

* 不能跟動態動詞搭配 

(一)有些動作動詞的語義屬性是「有內部階段的動作」,這類動作的內部總是可 以分解成進行的階段,整個進行內部時程可視為幻燈片,一張接一張播放 進行(許秀霞 2008:67)。這些動詞不能夠搭配「著」,如停車、付錢、教 書、考試78 。

(二)「著」不能夠搭配具有動作性的動詞,或是具有重複性的動詞結合,如問

image

根據 Teng〔鄧守信〕(1974)的漢語動詞分類

狀態動詞主要表示人或動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狀態81,不可用以意志力控制 的舉動或行為,例如快樂、喜歡、好、高、討厭、害怕、想念等,也不含表示施 動者(agentive)意志成分的動詞。狀態動詞是能否接受附加程度副詞「很」修飾 的檢驗方式,可以分辨是屬於狀態動詞與否。
 

狀態動詞(state verbs)與「著」的搭配

 

陳俊光(2007:367) 提到現代漢語的狀態動詞可以分為兩類:

一、一般性狀態動詞,前者表示靜態知覺、認知或情感的過程,如知道、認識、愛、想念 等

二、系屬或領屬 性狀態動詞。後者表示系屬或領屬的關係,如是、等於、姓、像、屬於、有等。

 

陳(2007c) 指出從重複動詞的特性「需要強調與該狀態有關的程度或結果」來判斷是否屬於 狀態動詞的檢驗方式。狀態動詞在本質上已具“(靜態性)持續”,故不必再以 重複動詞的形式來表達其持續性82,但有某些狀態動詞如愛等,雖然是個狀態動 詞,但仍舊可以用重複動詞的形態來呈現。由於重動句的核心功能是表【+持續 性】,而與「著」其本質具有的基本語義【+持續性】相容。

image

(一) 當狀態動詞不具有「穩定性」時,「著」是可有可無的。如「忙」、「高 興」、「想念」等狀態動詞加「著」的情況下,狀態動詞能夠進入時間軸 上,而表示具有時間性概念的事件。也就是藉由狀態動詞結合「著」的搭 配,使之能在時間軸上有所表現、運作。

(二) 狀態動詞具有「穩定性」時,不能加「著」。因為歸於這一類的狀態動詞 如「快樂」、「高」等都具有「常態性」【+normality】,「常態性」的 概念不是在時間軸上表現的,因此,「快樂」、「高」所表示的語義不會 進入時間軸上,自然跳離時間性概念。

 

具有「非穩定性」的狀 態動詞才能加「著」,而能進入時間軸上。 ,具有「穩定性」的 狀態動詞為何不得添加「著」?原因是因為屬於「穩定性」的狀態動詞具有「常 態性」的特性而不進入時間軸上。「常態性」與「時間性」乃是互相牴觸的概念

 

image

重動句選用與否可以判斷該動詞具有哪些語義特徵。可以出現在重動句的動 詞都具有【+持續性】、【+動態性】的語義特徵。因此,我們可以從此判斷哪 些動詞具有【+持續性】,亦符合了「著」本身的【+持續性】

 

image

 

「著」和動詞之間的語義關係界定:

〈動作動詞+「著」〉「AV+著」:降低動作動詞的動態性,使其成為後景。妳扶著老太太上車。(朱德熙 1982)

〈狀態動詞+「著」〉「SV+著」:使狀態動詞產生「動態性」、「生動意涵」。他想念著家人。 (本文語料庫

〈變化動詞+「著」〉「PV+著」:表示「先動後靜」之概念,產生「兩段式意義」。 如:牆上掛著燈。 (本文語料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