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基隆坐公車的時候,無意間看到法國公墓,回家查了一下,發現這是個複合式的景點,有清法戰爭的法國公墓,有1948年太平輪的衣冠塚,也有歷史課本曾經出現的海門天險,二砂灣砲台更有近期才整修完成的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這些景點在海門天險下車之後,步行都可以抵達,交通方便,十分適合歷史人文控來訪。
先去法國公墓, 1884年間,清法戰爭台灣戰場,總共有三次的激戰,分別在基隆淡水澎湖。死傷慘重,特在基隆找地方當成法國公墓兼太平輪紀念園區,基隆為天然良港,大撤退的時候,為大陸主要上岸的港口,因為船隻衝撞,導致千人罹難,特在法國公墓一隅,設計太平輪紀念意象。
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清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就是讓清朝了解台灣地理戰略位置的重要,讓劉銘傳當了台灣巡撫,從此開啟北台灣的發展。基隆的砲台保存完整,可以看到當天的佈局,從阿兵哥駐兵的營房,到砲台彈藥庫冷卻水井,到古墓群應有盡有,十分值得造訪,但是階梯濕滑,也是十分危險的,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36606736-2491112812-g_n.png&width=600&height=472)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fox_11.gif)
在基隆火車站南站下車,先去吃在地的小吃和外帶一份甜點,在公車站搭乘101-104系列公車在海門天險下車,一下車就是步道的路口,相當親民方便。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36608133-3125581532-g_n.png&width=600&height=514)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44.gif)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88890586-1461588772-g_n.png&width=600&height=345)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44.gif)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88890508-3787456798-g_n.png&width=600&height=230)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88890526-499002177-g_n.png&width=600&height=245)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44.gif)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88890747-158846865-g_n.png&width=600&height=288)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44.gif)
從基隆火車站南站的中山路出口一出來過馬路,可以看到Keelung 地標登山步道,勇敢的沿著步道上爬到頂點,就可以看到這個基隆的人文新地標了。他是廢棄的太平國小改建成書店,人文氣質豐厚,可以來這邊喝杯茶,看看基隆的山海美景。
![image image](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agic105/1688890720-36847481-g_n.png&width=379&height=600)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38.gif)
![](https://s.pixfs.net/f.pixnet.net/images/emotions/043.gif)
大武崙砲臺:國定古蹟,位於基隆外木山漁港後的大武崙山情人湖的上方,扼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據點。 在中英鴉片戰爭及中法戰爭時,清政府均派兵駐防,但今見礮台應為日治時代所改建之結果。遺址保存良好,包括營區大門步道、洞窟營舍、東稜堡、北稜堡、南稜堡、避彈壕、蓄水池等
獅球嶺砲台:市定古蹟,位於基隆市獅球嶺,建於清光緒10年(1884年),東西兩側另建兩座砲台,1884年清朝與法國與越南問題,引起中法戰爭攻打基隆,稱這座砲台為「鷹巢砲台」。
二鯤鯓砲臺:國定古蹟,又稱「億載金城」,位於臺南市,1874年日本發動牡丹社事件時,清廷一面向日本抗議,一面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辦理台灣等地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沈葆楨以安平形勢險峻,奏請建造仿西洋式砲台一座。砲台由法國人帛爾陀(Berthaud)設計,從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建,到光緒二年(1876年)完工。中法戰爭時,法國艦隊曾經侵擾安平外海,被億載金城的守軍開炮驅離。
風櫃尾荷蘭城堡:國定古蹟,位於澎湖縣,西元1622年由荷蘭人所興建,台灣最早完成之西式城堡,位於馬公風櫃尾小半島上,俗稱「蛇頭山」,與馬公半島共同扼守馬公灣。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一月,因中法之間戰雲密布,劉璈緊急整修本砲臺及西嶼砲臺,翌年三月,法軍攻擊臺北失利,將軍艦調往澎湖,二十九日七時艦隊航入澎湖灣,本砲臺曾發砲攻擊,約八時許守軍即宣告棄守。
滬尾砲臺:國定古蹟,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油車里油車口山坡,中法戰爭結束後所興建砲臺,創建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門額「北門鎖鑰」,光緒十五年(1889年)裝配完工,並未參與任何的戰事。中法議和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楊昌濬,積極籌辦臺灣、澎湖善後防務。劉銘傳以澎湖、基隆、滬尾、安平與旗後等五口各居臺灣防隘,興築砲臺以便防衛。
西仔反戰役: 「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戰爭動亂的總稱。
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臺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包括基隆戰役、淡水戰役、澎湖戰役。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