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旅行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多年前,來台東的時候,因為要找當地著名的早餐店明奎,而意外走到了白冷會,一個歲月靜好的地方。
後來住在慢慢來的時候,意外逛了公東的教堂,開啟了我與白冷會的連結,那時看了一系列的書籍,甚至某年的花東行,硬是走遍了白冷會士的教堂。
這次的旅行是由紀守常基金會主辦,邀請尚未凋零的教士跟我們述說當年的故事,帶我們再次來場部落的教會之旅。有人說,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同理,有些故事現在不聽,以後也聽不到了。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可以入住當年那些教士的房間,著名的腳底按摩的吳神父,當年的房間就在我的隔壁。
從瑞士來的天使 - 白冷會士
白冷會 - 公東高工- 職訓中心用餐 - 南王教堂 -知本教堂 - 聖母餐廳
白冷外方會,專門培育前往蠻荒之地的傳教士,一去十年,然後回家一趟。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行業,所以父母傾全力支持,在1910年,白冷會士前往黑龍江傳教,1949在政權轉變之際,來到了台灣台東。
白冷會士有點類似日本的敢死隊,燃燒自己為當地帶來最大的光明,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便長眠於此。或許等他們凋零之後,不會再有人記起他們,因為他們不帶走一片雲彩,留下的只是佇立在海岸山脈間,一間間帶有當地色彩的天主教堂。
歐修士說:他們來的時候,一群人,有各自的天賦,能為當地帶來不同的風采。最早的雙語學校應該是錫質平神父的公東高工,歐洲人注重技職教育,在當時的台灣,學習一技之長非常重要,於是錫神父找了許多技職相關背景的外國老師,在公東教課,學生住在學校宿舍,不用擔心交通遷徙的問題。
因為公東為正規教育體系,無法確實幫助到失學或是身心障礙的原住民,因此雷化民神父再創了職訓中心,幫助弱勢的原住民建立一技之長。
龐大的經費來源,幾乎都是瑞士募款配合少許的補助,老實說,這些神父一貧如洗但是奉獻使他們快樂,他們造就了許多台灣技職人才以及解救了無數個破碎的家庭。
白冷會士必須精通當地的語言,在多元文化的台東,他們必須會說國語,日語,台語,以及兩種以上的原住民語,他們會使用當地的母語跟你溝通。因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原民語料,對於當下復甦原民文化,有很大的助益。
下午參訪卑南族的金曲村 - 南王部落 ,該部落發揮其音樂的天賦,使用族語古調創造出許多動人的歌曲。卑南族人口只有一萬四千人,分佈在台東的十個部落,每兩年十個部落必須聯絡情感,維持原民文化。部落最重要的祭儀是年底的年祭。
知本部落為卑南文化史料的重鎮,因為當初有位主修人類學的神父,從耆老的口中,蒐集了卑南族珍貴的神話故事,史料等等,讓我們在復育原民文化祭典時,有了可靠的參考。
白冷會士的期末評量 - 教會的申根與新生
浴火重生的森永天主堂 - 習神父的安息之地(南興墓園) - 史上最美金崙天主堂(火車可達) -白冷會沉澱
白冷會有個熱愛拍照的林修士,紀錄了當初台東原住民的樣貌以及白冷會如何在部落建立教堂,培植在地的神職人員,以及台灣的風俗等等。每本相簿記載了台東的某個鄉鎮,從南到北,都是白冷會士的足跡與感動。
白冷會有個特色,包容兼容並蓄,信奉天主不代表要捨棄自我的文化,反之利用教會凝聚大家,建立向心力,利用教會詩歌復育母語,透過有計畫性的主日學校,培養下一代。森永天主堂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森永天主堂再經歷一場火災之後,意外發現教堂龕中的聖體尚在,唯獨耶穌神像被燒毀了手與腳,於是教會感受聖蹟,決定要當耶穌的手與腳,傳播福音,為了重建教堂募款,邀請印尼籍的神父設計教堂,融合了多種排灣族的文化符號,有幸參加完整的彌撒,感受了用排灣族語唱詩歌的氛圍。會後,家家拿出一道菜來款待旅人們,因地處偏遠食材取得不易,所以大多都是大武製造,有些菜做工繁複,有些需要看山豬是否賞臉,誠意十足,取菜的時候,還有族人跟妳說明料理的來源,感覺安心與溫暖。
南台灣的原住民,風格比較強悍,換句話說,對於部落事務的主導性很強。如果可以召集更多有教育背景的人與部落共同設計兼容部定課程與文化內涵的課綱,把孩子留在部落耳濡目染的習得文化,透過孩子的學習,家長們也要尋找古料,復育文化,相信森永必定會成為南迴一顆美麗的星星。
錫神父在其遺囑中,囑咐要合葬於大武排灣頭目劉家的墓園中。老實說,白冷會士從不在乎自己,只懂奉獻自我,成就他人。背後的故事,只能細細推敲,簡單說,劉家頭目在生命的尾聲認識了習神父,而帶領其部落信仰天主教,習神父來台的第一個堂口就是在大武區。其後,劉家頭目疑似託孫達仁,讓他找到方向,並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劉頭目去世三十年後,盼來了他尚未深交的朋友習神父。兩人可以再續前緣,說說他們各自的旅程。
下午參觀全台最美的金崙天主堂,也是出自於印尼籍神父之手,聽到神父結合排灣文化與聖經故事,心中深感佩服,來到金崙有點來到夏威夷的感覺,大家有空可以來唷。
偏鄉教育應該因地制宜,無法複製貼上
偏鄉需要人才的活化,需要社區居民的參與,學校老師可以教部定課程,但是文化只能耳濡目染
白冷會有個傅義修士,建築專長,海岸山脈的白冷教堂多出用他的手。
再見,再也不見: 白冷會神父 - 一段孤單且浪漫的故事
長濱天主堂體驗吳神父足療 - 小馬天主堂海岸山脈瑞士人安息之地 - 東河天主堂看不老騎士葛德神父
神父孤身來台是孤單的,為了人民成為一切的想法是浪漫的。
吳神父來台的時候,水土不服,會內的神父給了他一本德文的足療書,一按成主顧,此後的三十年苦心鑽研,想要利用足療讓大家身體變好,只要一個家庭兩個人會足療,就可以省下大筆的醫療費用。同時,透過足療拉近神父與民眾間的距離,達成宣教的成效。吳神父非常可愛,抵達教堂的時候,完全不覺得這是教堂,反而覺得有點像地方的活動中心,拜訪腳底穴位以及健康步道版。這次的行程有包含 足療40分鐘(價值六百) 足療跟腳底按摩不同,他會先將全身的穴位走一遍然後再次加強你不舒服的地方,在足療期間,可以跟足療師有良好的互動。老實說,在偏遠的部落,要賺錢,除了農業,觀光,足療也是一個很棒的行業,吳師父培育了當地的婦女(有外配,阿美媽媽等) 讓她們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家庭,透過足療建立了許多就業機會。吳神父不是普通的神父,他很棒。
神父在台灣多是拖著病痛走的,有些神父不希望給當地族人帶來負擔,選擇回國。有些神父選擇安息在他們最喜歡的山海間,彼此互相偎依。在小馬天主堂的神父們,以出生年分成三梯次,第一梯次1910年出生的神父,去過黑龍江宣教然後1949被趕到台灣來。1920出生的神父,篳路藍縷前往台灣開疆闢土。1930之後出生的神父為白冷會在台灣最後的收尾者。白冷會有個很大的特色是 為人民無條件犧牲奉獻,自己過這清苦的生活,離開的時候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教徒有了新的天空。
小馬天主堂與東河天主堂都是由蘇德豐神父一手操刀設計,蘇神父非常有藝術天份,使用多元媒材設計不同的教堂,簡單的作品中含有高度的宗教藝術成分,非常厲害。
星期一是神父們的 Happy Hour 碩果僅存的三個神父,一個修士會回到台東市區跟聚會,分享人生,葛德神父早年常騎著他拉風的機車穿越台東各個部落,晚年因為脊椎錯位,所以不太能騎車,葛德神父現在與吳神父共乘回市區。
今天結尾的時候,特地請葛德神父為我們祝福,知道這是一個再也不見的特殊場合,心中多有波瀾,回首他們的一生,創造了許多幸福同時他們也歷盡苦難,晚年死亡向他們步步逼近,但是他們不害怕,因為兩袖清風的他們,會在天國再次相遇,持續他們的 Happy Hour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