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簡志明 (2012)。 線上閱讀對偏遠地區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1ba183c947607b8a9960e8834ae334c3/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甫國際教育成尌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導。每五年一次針對國際間國小四年級學生進 行閱讀測驜評比,希望藉甫評比結果,作為各國改善閱讀教學及促進閱讀能力的 參考。閱讀發展可以分為學習閱讀所需要的能力以及透過閱讀學習新知識兩個階 段。理論上,國小三年級以前要習得閱讀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識字、有基本的文 體概念和理解。國小四年級以後,透過閱讀學習。也因此 PIRLS 將四年級設定 為施測對象(柯華葳等,2008)。

 

PIRLS 測驜中將其文本的測驜題型分成四個閱讀理解歷程層次,分別為「直接理解歷程」的「直接提取」、「推論分析」和「解釋理解歷程」的「詮釋整合」 和「比較評估」。

「直接提取」可以直接從文字上找到答案,

「推論分析」是從文 字上的訊息作分析比較,進而作出結論。

「詮釋整合」需要用閱讀者自身的經驜 和智慧去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和架構出更完整的訊息,

「比較評估」則是對文章中 的訊息作出批判性思考,或是推論作者論述的立場。

 

Gagnѐ (1985)提出閱讀理解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內容的推論理解。歷程包含統整、 摘要和精緻化三個部分。統整指閱讀者將文中的字詞形成概念組織起來,進而形成心理表徵。摘要指閱讀者在閱讀文章之後會將內容中主要的概念形成較簡單的 大綱。精緻化則是閱讀者能將文章內的新訊息和自身舊經驜結合,賦予文章新意 義,並能了解文章所隱含的意義。

 

柯華葳(1999)認為閱讀歷程分為認字及理解兩大部分,認字是理解的基礎, 理解部分需要具備文體知識、一般知識、學科知識、分辨重要訊息和主要內容的 能力。所以閱讀理解是閱讀者具備認知理解能力和本身經驜,對文章進行閱讀思考,所產生有意義的認知歷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