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橋地區工作的教育界同仁相信或多或少聽過 "余俊樑" 這個人名,或說你知道 "沙崙國小" 在自然科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可是很少能有機會來近距離接觸主任,聆聽主任的想法。這次趁著新北教育豐年季,報名了余主任的自然組,想要來一觀新北自然一哥的教學。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余俊樑老師的成長故事:

不是每個人都是完人,感謝過去的那些經驗,讓我變成更美好的人。以前的俊樑, 是個使命必達類的老師,高壓,信奉刺激反應原理,人人都是長,嚴謹,自我要求高,備課時間冗長;於某次的自然研習,在許以平校長介紹之下,習得了佐藤學的理念,剛開始俊樑不以為然,後來去日本參訪後,讓教書二十二年的他改變了想法....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日本濱之鄉的一年級的生字教學 : 學生的桌上放著字典,報紙等書籍,老師教導生字後,例如: 回的寫法後,邀請學生從真實的資料中尋找類似單字,並分享。
 
俊樑主任看到教學現場不同的花火,於是逐漸改變自己的教法以及對待學生的高度與態度,老師花了半年的時間從一板一眼的老師,轉變成為等待學生成長的老師,再經過六年的練習,讓俊樑主任變成 聲音緩和,用愛心與耐心包圍學生的老師。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俊樑主任的公開課: 兩節課的時間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觀課前提: 
這次的觀課地點比較特別,結合在地化的特色課程,把泰山明志國小五年級的孩子,拉到附近的三級古蹟 頂泰山巖 來做戶外探查,主任所訂的題目 "人的活動,造成頂泰山巖步道的生物,環境有何影響? 請你利用ipad 拍照,並給予證據及說明" 。這個題目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抽象,但就是因為不懂,套用Vygosky 的理論,學習才能發生。高成就的學生,可以建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低成就的學生,可以練習如何在環境中找尋證據,並且有條理的說明。  
 
教學願景: 跳脫以往的介紹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今天挑戰人與環境生物的關係。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 從肯定學生的回答開始,讓學生覺得自己的答案是重要的) 。教導孩子的思考能力從尊重開始。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觀課教案: 
把學生帶到戶外,是老師們需要突破的課題,畢竟安全是第一考量,但是同時戶外教育也是真實讓學習發聲的地方,如何在兩者中取得平衡點,或許老師可以參考俊樑老師的三個做法: 
 
第一: 戶外教育還是要學習,可以先在活動開始前 "靜心", 老師可以透過事先探訪了解適合講課的平台位置,以及觀察太陽的角度,了解在夏天出遊的時候,是否能給予學生舒適的環境學習。在平台講解戶外教育的規矩以及透過提問確認學生是否都能熟知今天的任務。
 
第二: 戶外教育是讓要學生學習,如何跟自然相處,我們都生活在自然之中,只是水泥建築讓我們跟自然保持界線,漸漸地,我們忘了怎麼跟自然相處,覺得到戶外上課,不乾淨會把衣服弄髒等等。俊樑老師以身作則,例如: 邀請學生席地而坐,不要怕髒,怕蟲子,給予孩子空間,在安全的範圍內,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第三: 建立規矩:俊樑老師雖然在戶外上課,但是他沒有攜帶麥克風,反而他利用半個小時間時間,教導孩子 "如何尊重他人" "學習傾聽" 以及"等候"。 在俊樑老師上課前,跟學生建立新的關係,他的課程跟別的老師有點不一樣,上課可以隨意分享發表不用舉手但是尊重他人, 例如: 有人說話就安靜,身體轉向他,仔細聆聽)。 示範小聲的說話,如果同學聲音太小,應該營造更安靜的環境,而不是一昧地要求他人講話大聲等等。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再介紹完規矩之後,俊樑老師開始今天的課程。他展示一張圖片並詢問學生這裡是哪裡? 並說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老師索取相關資料,剛開始學生反應就跟在課堂一樣,一股勁的亂猜, 俊樑老師察覺了狀況就說了"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老師索取相關資料,現在有人需要嗎?"接著陸陸續續有人向老師拿取學習單,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拿。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省思: 學生有需要,再發學習單? & 鼓勵學生領取學習單
學生對於學習單通常抱持著,負面的反應,或說只想大筆一揮趕快結束這個作業,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學習單對她來說只是一個作業,但是今天如果學生需要學習單去完成任務,並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取得,但學習才會發生。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學習單的領取是因為學生有需要,而不是老師派發的作業。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學生有了學習單,踴躍地回答問題,但是都是各說各話,俊樑老師提出疑問 "請問你們要自己說自己的話,還是可以聆聽同學反應再接續主題?"
接著老師再問一次 : 這裡是哪裡? (學生看了地圖) 
邀請學生上來分享,你如何知道這裡是哪裡? 
看看這張圖有沒有你熟悉的地方,邀請學生觀察尋找線索。
漸漸回答出接近老師心目中的答案,於是課程才繼續。老師介紹所在地 ( 頂泰山巖 下泰山巖 )並請學生觀察所在地板的高低,以及地板傾斜的角度,低窪的地方是應化大排,觀察這張圖,有沒有符合地勢高低? 觀察綠色的部分,跟都市的部分,切入今天的主題:人的活動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邀請學生齊朗讀題目)
 
朗誦完題目,俊樑老師提問: 大家都懂題目的意思嗎? 大約有一半的小朋友懵懂的點頭了,於是老師請一個學生分享他對於題目的想法。使用老師不懂法,鼓勵學生發表,再次闡明題目的意思。拋出人類可能對環境的正負面影響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省思: 學生都懂了嗎? 還是只是慣性地說:懂了?
只有透過提問,讓學生發表他對於題目的想法,我們才能得知學生是否真的了解題意,我們的學生善於似懂非懂但都不是真實的了解。
 
接著講解今天的任務: 兩兩一組,使用ipad 找出題目的證據! 給用學生半個小時去探險,找證據。全班分成六組(一組四個人,有兩個ipad,,學生可以用ipad 拍攝他們認為人為造成環境影響的證據。探險過程是學習發生的重要moment:老師們觀察學生的成長,令人嘖嘖稱奇並改變了老師們的刻板應向,請參考 "議課"
 
回來之後,俊樑老師將題目寫在黑板,邀請學生一起朗讀題目。這裡俊樑老師允許學生使用自己的語速去讀懂題目,而不是一個複誦者。邀請學生分享,學生分享完,老師根據盲點,邀請學生再說一次,老師利用提問,澄清盲點。學生發表三次後,,聲音也變大了,也更加清楚,建築影響生物存在的空間,學生看到垃圾連結生活經驗。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之後老師提問: 你們認同!!的想法嗎?
突發事件: ??不認同想法,老師利用靜候 (堅持到他開口),引導??學生說出她的想法: 生物有可能多到溢出它原本的生活環境。
 
邀請全班分組討論,就兩個觀點,尋找剛剛拍攝的照片之證據。速度快的學生已經準備好發表,並演練台詞。老師請學生發表討論結果: 爬行類住宿的地方(樹枝,落葉,石頭縫);如果破壞了他們的棲息地,他們就要遷移到其他地方。俊樑老師使用圖像法,把學生的發表用圖畫展現給全班,並適時的確認發表者的意思是否正確,同時俊樑老師一邊鼓勵學生並適時提醒學生要聆聽發言。 整堂課程,便在學生的分享之下結束了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議課: 小組討論 你看到什麼? 你學習到什麼?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室風景:
如果老師想要上一堂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你可能要做到以下幾個步驟
1. 改變自己的高度: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老師不再是知識的給予者也不再是權威的象徵,我們是一個引導者,透過問題,肢體語言,讓學生用語言,用文字把她想說的書戳來。
2. 改變你與學生的距離: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師生的距離很近,有點類似學習夥伴的概念,老師可以跟你說 "對不起" 只因為你可以透過提示之後,反覆再做得更好。
3.學生是課程內容的供應者,老師只是輔助引出的腳色:老師不斷的利用問題讓學生去思考並確認學生的想法後,把它圖像化呈現給全班,黑板上的字,只有題目是老師寫的,其他都是同學的意見。
4. 思考的發生跟課程參與度必須分開來: 我們必須承認,戶外教育一定有不接受你引導的客人,但不見得他沒有再思考,經過半個小時的探訪,學生回來討論寫學習單,我們觀察到: 一個從來不回答問題的學生,寫得答案居然最接近正確的答案。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本日金句:
最舒服的距離 最接近的高度 最開闊的心胸 最能親近的專業,於是學習即將展開
孩子有自己的學習模式,老師不要心急
尊重孩子是思考的開始 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有需要,學習就會產生
回到生活的學習才有意義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延伸閱讀:
2020 新北教育豐年季 余俊樑主任-泰山學共公開課 https://magic105.pixnet.net/blog/post/4746331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共空開課 學習共同體
    全站熱搜

    Generous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