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劉湘涵展現教練實力 帶領陳洛臻獲得亞青賽銅牌
第18屆亞洲青少年競技體操錦標賽6月13日於韓國堤川熱鬧展開,小師大女將陳洛臻不僅協助中華隊女子團體以136.396分拿下第四,更在高低槓項目中以難度4.2加上實施分7.266,最終以11.466分拿下銅牌,為中華隊拿下亞青杯唯一一面國際獎牌,格外珍貴。此面銅牌不僅是陳洛臻首面國際賽獎牌,更是麥劉湘涵教練首度帶隊出征國際即獲獎的殊榮,展現她卓越教學實力。
亮眼新星陳洛臻 站上國際放眼下屆U15
今年升國三的陳洛臻為臺師大從小培育的選手。2025年4月與小師大陳定揚,蘇正熙,趙廷諒同學共同獲選U15世界中學運動會(ISF U15 Gymnasiade)國家隊選手,前往德國塞爾維亞比賽,雖未得名但埋下一顆為臺灣奮戰的種子。回國後,積極與麥劉教練討論,如何提升難度以及加強訓練菜單,在兩個月內不斷地試跳修正與加強核心與力量,最終在國際舞台上穩穩發揮,陳洛臻用行動證明:努力從不被辜負,每一步都算數。
被譽為亞洲體操新星舞台的亞青賽,除了匯集體操菁英,更是中學選手初出茅廬的心理挑戰。麥劉教練表示,要奪牌需要善用戰術與策略,在初賽先用難度4.1測試,順利進入決賽後,大膽提升動作難度加上洛臻穩定發揮,最後成功拿下比賽。陳洛臻表示:「這面銅牌讓我相信自己真的可以,也開始勇敢做夢,要更努力訓練,築夢踏實。」臺師大競技系翁士航副教授表示,在精英盡出的亞青賽獲獎,代表陳洛臻的技術實力與心理素質已具備一定高度,為臺灣青少年體操注入新希望。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麥劉湘涵 X 高裕軒開啟新時代
翁士航副教授表示,麥劉湘涵是臺師大長期培育的體操人才,選手時期便以「麥劉湘涵障礙」聞名體壇,成為臺灣女子體操難以撼動的代表人物。這次首度擔任國際賽帶隊教練便成功奪牌,背後正是二十年來深耕體操的成果。另一方面,現為「運動競技表現實驗室」負責人的高裕軒教練,承接學術與實務訓練,積極將運動科學導入訓練現場,透過影像回放與動作角度分析,讓小師大選手能結合數據與體感,在動作表現上更精準敏銳。今年六月他在《TSSCI體育學報》期刊發表〈慣性感測器測體操單槓動作表現之指標建構〉,以研究佐證教學,為師大體操專業化與國際化再添助力。
「目前臺師大體操已經正式邁入傳承新階段,我協助觀察具有潛力的選手,並提供單項培育建議,接著賦權年輕教練,讓他們站在巨人肩膀,逐步打造層層遞進金牌教練團隊,落實世代交替。」翁副教授這麼說。
陳洛臻這面獎牌不僅象徵一位新星誕生,也證明臺師大體操系統傳承成果。從麥劉教練的實戰領導,到高教練運動科學的精準研究,再到團隊上下的默契配合,這場勝利屬於整個體操團隊共同努力。未來,隨著更多年輕選手崛起與教練團茁壯,臺師大體操將持續在國際舞台上寫下新篇章,為臺灣築夢、圓夢。
(撰文:校園記者華語碩林姿均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評分項目 | 分數(滿分) | 評語 |
---|---|---|
新聞要素完整性 | 5(5) | 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與意義等六大要素,訊息清晰、層次分明,讀者能迅速掌握比賽脈絡與成果。 |
敘事結構與組織 | 5(5) | 層次清楚,從比賽簡報、選手歷程、技術細節、教練策略到制度傳承,條理清楚且節奏分明,段落安排合理。 |
語言表達與新聞風格 | 5(5) | 採用正式又不失溫度的筆調,融合數據與情感,兼具新聞性與故事性,語句流暢、文字具感染力。 |
專業術語與背景知識運用 | 5(5) | 妥善運用體操專業術語(如:難度、連結分、完成度等),結合選手成長歷程與系統養成觀點,增添專業度與說服力。 |
人物形象與價值呈現 | 5(5) | 成功刻畫陳洛臻的努力與突破,也彰顯教練與師大團隊的育才願景與體操文化傳承,具啟發性與正向價值。 |